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教學實施策略

時間:2022-06-10 04:04:21

導語: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教學實施策略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教學實施策略

摘要:“語文要素”是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提出的一個核心概念。它貫穿整個統(tǒng)編教材,成為小學語文訓練的基本要素。但在具體的單篇課文教學中,仍有不少教師,理不清每篇課文的語文要素,出現(xiàn)“穿新鞋走老路”現(xiàn)象。理清語文要素,要定位“篇章頁”,在單元導語中明晰“語文要素”;要關注“泡泡語”,在教材泡泡中識別“語文要素”;要聚焦“新題目”,從課后練習中提煉“語文要素”;要鏈接“新欄目”,在語文園地中運用“語文要素”。

關鍵詞:語文要素;統(tǒng)編教材;教學方法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編排的一大特色就是“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并進。過去的教材大多是以人文主題進行編排,統(tǒng)編本教材增加了“語文要素”這個概念。所謂“語文要素”就是語文訓練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習慣。[1]對于這一變化,在新教材培訓時,都會有重點的講解培訓,強化概念。正如崔允漷所說的:教了,不等于學了;學了,不等于學會了。[2]這句本來是說課堂教學的,但用到教師的培訓學習上,也很恰當。新教材培訓了,教師不一定會了,記住了“語文要素”,不等于就落地了。所以,在深入課堂聽課后發(fā)現(xiàn),就“語文要素”落地問題,普遍存在兩種現(xiàn)象:一是不少教師受習慣思維的影響,一回到課堂上,在具體的課文教學中,又回到老路上,把“語文要素”撂到一邊;二是有些教師僅憑新教材培訓所聽到的理念,思想有“語文要素”,行動上卻是“穿新鞋走老路”。經(jīng)過調(diào)查訪談發(fā)現(xiàn),對教材缺乏深入學習和研究是“語文要素”得不到落實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少教師走老路,是憑著對課文的老經(jīng)驗、老方法、老套路,特別是一些老課文;還有教師在備課時,多重視教參書或教案書的閱讀,重視資料的收集,如在網(wǎng)上下載一些教案、課件、練習、試題等。上完課,如果問這個教師,你這節(jié)課“教什么”,大多是一臉茫然,往往回答的是“我用的某某名師的教學設計(課件)呢”。溫儒敏教授特別強調(diào),備課時不能備一課是一課,也不能臨時抱佛腳,克隆現(xiàn)成的教案了事,一定要研究教材,梳理其“隱在”的知識體系,比較自然而又扎實地體現(xiàn)在自己的教學中。[3]教材中這些“隱在”的知識體系在哪里?應該如何梳理?文章試就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一些對策,旨在實現(xiàn)清清楚楚理要素,明明白白教語文。

一、定位“篇章頁”,在單元導語中明晰“語文要素”

統(tǒng)編教材從三年級上冊開始,每個單元前面都設置了單元導讀篇章頁。這是本套教材在單元編排上新增的體例。篇章頁有兩部分,分別提示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是教材編者意圖的體現(xiàn)。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立足“篇章頁”,要讀懂“篇章頁”,并從中明晰“語文要素”,確定本單元“教什么”。如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篇章頁中,“美麗的校園,成長的搖籃,夢想起航的地方。”這詩一樣美妙的文字告訴我們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學校生活”:“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體會習作的樂趣?!边@便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這里的“語文要素”至少有兩個方面:一是對“有新鮮感”詞句的關注,二是體會習作的樂趣。課標中,“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是第一學段目標內(nèi)容,“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是第二學段目標內(nèi)容,這是三年級第一單元,所以這里的要求是“關注”?!傲曌鳌币彩侨昙夐_始才有的,這里的要求是“體會”“樂趣”。

二、關注“泡泡語”,在教材泡泡中識別“語文要素”

統(tǒng)編教材畫有許多“小泡泡”,這些“小泡泡”位置不固定,或于文中,或在篇末,“語文園地”或“拓展提升”中也或有出現(xiàn)。比如:《黃山奇石》里“泡泡”自信地說:“聯(lián)系生活,我能猜出‘陡峭’的意思?!薄稜幊场返摹敖K于挨到了放學”處的“泡泡”感嘆:“這里的‘挨’字用得真好!”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字詞句運用中的“泡泡”肯定地說:“我會根據(jù)詞語的意思來判斷多音字的讀音?!薄@些“泡泡語”,以其生動活潑的語言,點撥學習方法,引發(fā)問題思考,同時也隱含著本課或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教師要善于從這些“泡泡語”識別“語文要素”?!独子辍芬晃牡摹芭菖菡Z”是:“加點的詞用得真好!”要體會詞語用得好,至少有落實以下幾個要素:(1)這個詞的大體意思是什么?(2)這個詞用在哪里?(3)用這個詞表現(xiàn)了什么?(4)如果用其他詞語有沒有更恰當?等等。教師要從語文要素的視角識別這些“泡泡語”,才能領會編寫者意圖,清晰教學目標內(nèi)容和路徑。

三、聚焦“新題目”,從課后練習中提煉“語文要素”

統(tǒng)編教材的課后習題設計較過去語文教材的練習題,有很大的變化,真可謂“舊貌換新顏”,這些“新題目”的背后處處體現(xiàn)教材編寫者的設計意圖和新理念。教師們只有讀懂課后練習的設計意圖,聚焦“新題目”背后承載的新理念,提煉出本課應該“教什么”,才能讓教學有“抓手”,有“靶心”,才不至于在“語文要素”把握上顧此失彼或丟三落四。如,通過新舊教材的對比發(fā)現(xiàn),統(tǒng)編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課后練習,除了“朗讀課文”外,兩篇課文的課后練習分別增加了:“說說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變化”(《雷雨》),“說說課文里寫了哪幾種‘天然的指南針’,它們是怎樣幫助人們辨別方向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聚焦這些新題目,不難發(fā)現(xiàn)本單元其中一個語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課文內(nèi)容”,這兩道題的設置,正是為了落實這個目標內(nèi)容。

四、鏈接“新欄目”,在語文園地中運用“語文要素”

統(tǒng)編教材語文園地中增加了不少全新的內(nèi)容,如“交流平臺”“字詞句運用”“展示臺”“書寫提示”“我愛閱讀”等新欄目,這些新欄目都包含著“隱在”的語文要素,是檢驗單元語文要素是否落地的試金石。如:“交流平臺”欄目重在梳理、總結(jié)、提煉學習方法;“詞句段運用”或“習作”欄目重在落實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語文園地里的每一個欄目都是語文要素的語料支點,各部分內(nèi)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互配合,使語文要素形成一個系統(tǒng)。教師要從“語文要素”的角度審視語文園地,指導學生運用“語文要素”,檢驗“語文要素”。從“舉三反一”到“舉一反三”,從學到到學會,從學會到會用,從而實現(xiàn)“語文要素”的落地。例如,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寫話”:“讓學生仿照例子,把自己對大自然的疑問寫下來。”這是二年級的“寫話”教學,這里涉及以下一些問題:讓學生仿什么?怎么仿?寫什么?怎么寫?……這就涉及到語文要素。教學中就要幫助學生學會“提取主要信息”,比如能從課文的例子中提取疑問詞。還要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疑問詞的位置在哪些?如何使用疑問詞?還要引導學生“留心周圍事物”,學會從不同角度進行提問,最終寫出“自己想說的話”。這樣就實現(xiàn)從課文的學習鏈接到“新欄目”,從理解知識到運用知識,提升語文能力素養(yǎng)。

總之,“語文要素”是廣泛的,多層面的,是螺旋上升的,又往往是“隱在”的。面對統(tǒng)編教材,語文教師只有認真研究教材,準確把握和領會編者的意圖,精準定位,善于梳理,才能做到心中有“要素”,課上教“要素”,課后顯“要素”,才能真正解決“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先云.課程觀引領下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能力體系的構(gòu)建[J].課程•教材•教法,2019(3):78-87.

[2]崔允漷.追問“學生學會了什么”——兼論三維目標[J].教育研究,2013(7):98-104.

[3]溫儒敏.“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3-11.

作者:鐘培金 單位:武平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