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范文
時間:2023-03-26 16:13: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銀行理財產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小季另辟蹊徑,成功打入優(yōu)質客戶內部,掌握了一大把優(yōu)質資源,筆者對此也非常佩服。對于銀行理財產品來說,最大的購買群體正是這些大叔大媽們,他們手上有閑錢,掌握家中的財政大權,對理財的興趣也是十分濃厚,雖說一般不會接觸網絡,卻正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生力軍。對于他們而言,銀行是可靠的代名詞,而且銀行理財產品也確實做到了低風險、不低收益,成為注重理財安全的投資者的首選。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獲得了高速成長。
我國商業(yè)銀行個人理財業(yè)務的萌芽始于20 世紀80 年代末,當時大多數人沒有理財的意識和概念,銀行提供給客戶的是專業(yè)化投資顧問和個人外匯理財服務。自2004年銀行理財產品在國內問世以來,每年都在以幾何級數增長,特別是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洗禮之后,銀行理財產品在近幾年時間內迎來了爆發(fā)式的增長。
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04年,全國發(fā)行的理財產品僅135款,而2012年末則增長到32152款,8年增長了237倍。普益財富數據顯示,2013年度,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的發(fā)行數量為56827款,發(fā)行規(guī)模約為56.43萬億元,較上年度增長85.87%。2014年上半年,全國銀行業(yè)理財市場共發(fā)行理財產品87718只,累計募集資金49.41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31.25%和47.57%。發(fā)行規(guī)模的爆炸式增長,展現(xiàn)了銀行理財產品的巨大發(fā)展?jié)摿Α?/p>
銀行理財規(guī)模增長勢頭迅猛,近5年來,銀行理財一直保持50%以上的增速,進入2014年,銀行理財勢頭依舊不減。銀行理財產品規(guī)模迅速增長的這幾年,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卻一步一個臺階的向下走。從最初能達到7%的收益率遞減到6%,到如今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的“破6進5”,確實有點讓人看不懂,難道銀行真是奉行“多了砍,少了趕”的原則?據數據顯示, 2014年上半年,共有82450只理財產品進行了兌付,共兌付客戶收益2561.30億元,加權平均的年化收益率為5.20%。其中,有10.44%的理財產品實際兌付客戶的收益率要高于預期的最高收益率。雖然預期收益率逐年在下降,然而銀行兌付客戶收益率總體水平較去年有明顯增長。業(yè)內人士分析,去年銀行理財的高收益水平主要是當時的“錢荒”造成的,從今年一季度到現(xiàn)在收益率的降低只是逐漸恢復常態(tài)。
銀行理財產品越來越讓投資人放心,據了解,2013年銀行理財產品沒有出現(xiàn)違約,僅有113只理財產品沒有達到預期的最高收益率。據數據統(tǒng)計,今年上半年,只有31款銀行理財產品發(fā)生了虧損,僅占兌付產品總數的0.04%。即便是虧損的這31只產品的平均本金償付比例也達到了90.59%,絕大部分是結構性產品和代客境外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發(fā)展雖然迅猛,卻也不是一帆風順?;厥淄舭l(fā)展歷程,也算是一部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的“血淚史”。那些年,讓銀行理財摔跟頭的產品著實不少。2007年國內股市牛氣沖天的時候,國內各銀行是看得眼紅心跳,迫切希望參與其中分一杯羹。一時間,掛鉤股票、基金、保險等高風險銀行理財產品爆炸性增長,而隨后股市行情急轉直下,這一批高回報的銀行理財產品也跟著栽了個大跟頭,當時虧損過半的比比皆是。
坑爹的不僅僅只有股市,銀行還曾經發(fā)行過很多突破普通人想象力的產品。這些感覺自己“萌萌噠”的理財產品被統(tǒng)稱為另類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標的從最初的藝術品、紅酒、白酒、普洱茶、古董陶瓷,再到掛鉤二氧化碳排放權、全球水資源指數等新興概念,甚至還有火腿理財,涉獵極其廣泛。時至今日,另類理財產品仍然存在,只是有贏有虧,表現(xiàn)只能算中規(guī)中矩。這類產品通常具有“典型的高風險、高利潤”,大多數采取“預期年化基準收益+超額收益”模式,且不保本,貌似更希望投資者到期提取實物,更適合具有較強風險承受力的投資者,普通投資者還是無福消受。
篇2
比如,很多投資者就不清楚理財產品到期后還有個1—3天清算期、提前終止不等于提前贖回、“月供”利率遠高于實際利率等等。
理財專家表示,理財機構與投資者類似于經理人與所有者的關系,在金融活動過程中,本身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加上理財機構有意識減少對投資者的信息披露,很容易讓投資者失去信任。
有些產品的收益率無法預期
6月下旬開始各家銀行爭相推出高收益理財產品后,有多家保險公司紛紛推出“高收益”保險產品“攬錢”。其中,多個險種的年化預期收益率均為5%以上,吸引市民投保。
如某壽險公司新推的萬能型兩全保險,雖寫明保證收益率為2.5%,但連續(xù)3個月公布的月份年化結算利率都達到5.25%。而另一家壽險公司推出的萬能險種,預期年化結算利率則寫明為5.15%。
明明是萬能險,卻包裝成“理財產品”;本該是結算利率,搖身一變成了“預期年化收益率”;只能承諾最低保證利率,卻宣稱投資收益穩(wěn)定有保證。今年以來,多家中小型險企的萬能險產品,以“低門檻、超短期、高收益”為賣點,在淘寶、網易等網購平臺上獲得不少投資者的追捧。
根據保監(jiān)會2009年頒布實施的《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萬能險以任何公開形式宣傳推廣時,只能承諾最低保證利率(一般為2.5%),超過保證利率以上的部分,必須以醒目字體提示為“不確定”。
事實上,從保險公司公布的今年前四個月萬能險結算利率來看,大多保持在4%左右水平,僅有極少數公司的個別產品能達到5%以上。并且,保險公司只能根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公布當月結算年化利率,未來的結算利率隨時有可能發(fā)生變化。
一言以蔽之,保險產品的收益率只能代表以往,無法預期將來。
產品到期后還有個清算期
客戶贖回銀行理財產品時,在不知不覺中被理財產品的清算期擺了一道。清算期在銀行業(yè)內的術語叫“T+N”(T指的是產品到期日,N指天數,N≥0),即產品到期后并不意味著客戶的本金和收益能當天到賬,而是進入還本清算期。清算期少則1天,長則3天,如果剛好遇到周末或節(jié)假日,甚至還會超過3天,而這個期限里,客戶的資金是沒有任何收益的。
雖然各家銀行都會在產品合同里明確標出清算期的期限,但是客戶在購買時,很多理財經理并不會主動說明,因為太麻煩??蛻羧绻粔蚣毿木腿菀缀雎粤诉@一隱性的時間成本和影響流動性因素。
提前終止不等于提前贖回
秦先生前不久投資20萬購買了一款半年期的銀行信托類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6%。3個月后,該產品提前終止,秦先生共收到本息20.28萬元。而事實上,按半年計算的話,秦先生的收益應該有5600元。
吳先生在前年投資30萬購買了某保險公司的一款萬能險,他在途中急需用錢提取幾次理財資金,事后發(fā)現(xiàn)每次取錢時都被收取了手續(xù)費?!拔以谧约旱睦碡斮~戶里取自己的錢為什么還要交手續(xù)費呢?”吳先生不明白。
對于理財產品的提前終止、提前贖回的解釋,理財專家表示,秦先生的案例就是屬于理財產品提前終止,即在約定滿足一定條件下的自動終止為提前終止。而提前贖回是在一定條件下,市民可提前贖回。吳先生購買的是萬能險,在猶豫期過后就能隨時提取自己的賬戶價值,但因為每個產品都有一定的封閉期和贖回限制,提前贖回并不是隨時贖回。另外,提前贖回需要支付一定額度的費用,所以,市民在購買理財產品時對產品的提前終止、提前贖回事宜要有個底,這些都在產品說明中有詳細介紹。
而不少投資者認為理財產品提前終止是一個意外收獲,實則不然。因預期收益率為年化,持有產品滿1年一般能獲得年化收益率,半年的收益則是年化收益率的一半,收益并沒有多得。此外,提前終止還會打亂投資者的資金安排。
有些“存款”不是存款
一些理財產品或是投資工具冠以了“存款”的名稱,但它們并不是存款,有的還具有較高的風險。如一些銀行推出的“投資存款”,是將外匯存款與外匯期權合二為一。由于期權合約的加入,產品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征。
子女在美國工作,因此美元也就成了老張的必備資產。前不久,老張在一家外資銀行購買了一筆3個月的“投資存款”,據說收益非??捎^??墒堑狡跁r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美元存款統(tǒng)統(tǒng)變成了澳元,由于澳元的貶值,老張的存款也縮水了。
盡管名稱是“存款”,但老張所購入的“投資存款”卻不是存款,而是一種加入了外匯期權的衍生產品。盡管可能產生潛在的較高收益,但其風險遠遠高于存款,當匯率走勢與協(xié)定匯率背道而馳時,就將自動進行兌換。
原來,在簽訂這種“投資存款”的產品合同時,存在著兩種貨幣,投資者存入的是A貨幣,可以選擇與之掛鉤的貨幣為B貨幣。在投資期限上,不同的銀行可以提供很多種期限供投資者選擇,如短至1周、2周,長至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等等。這一投資期限既是存款的存期,也是內嵌期權的期限。
但是,和存款不同的是,在簽訂合同時,投資者還需要與銀行約定一個協(xié)議匯率。事實上,這個協(xié)議匯率也就是期權的執(zhí)行價格。在期權的執(zhí)行價格的基礎上,也會有不同的費率,即是期權的價格。
如老張所購入的就是美元/澳元的投資存款,今年以來,澳元匯率大幅走低,加上近期美元保持強勢,導致產品到期時澳元/美元的匯率低于協(xié)定匯率,老張投資時的美元就被銀行轉換為澳元,對于存在美元需求的老張來說,就產生了較大的損失。
“月供”利率遠高于實際利率
一些消費貸款、無抵押貸款的利率通常較高,為了吸引貸款人,理財經理通常會使用一些小花招,如選擇“還款計劃表”作為替代答案。貸款人不具有專業(yè)知識,很容易被不同的利率計算方式所混淆。
較早以前銀行客戶申請貸款,一般是到期還本付息,比如1年期貸款10萬元,年利率為10%,到期一次性支付本息共11萬元,各項數據一目了然?,F(xiàn)在,很多銀行為了掩蓋較高的貸款利率事實,以月供代替利率,讓客戶更容易接受。
吳女士向銀行申請20萬元2年期信用貸款,銀行客戶經理給她一張還款計劃表,使用等額本息還款法,月供9984元。吳女士覺得這個月供可以接受,但對于她實際貸款利率的問題,客戶經理給與大致推算:本息合計就為9984元/期×24期=239616元,利息支出是39616元,除以20萬元的本金,得到總成本為19.81%,分攤到兩年,年利率不到10%。
看上去這種算法無可挑剔,可是別忘了,在兩年的貸款期內,貸款人采用的是每月還款的方式,每個月一邊支付利息,一邊償還本金,因此占用銀行的資金一直在逐月減少。而理財經理的這種算法,適用的情況是,貸款兩年,到期時一次性還本付息239616元。兩種還款方式有著本質的不同,實際利率也就完全不一樣!
篇3
與理財市場“瘋狂”伴生的是各種投訴糾紛不斷。對此監(jiān)管機構開始重拳整頓銀行理財市場。
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來理財市場持續(xù)升溫,前三季度理財市場發(fā)行規(guī)模已經超過13萬億元。但是隨著銀行開始對理財產品進行整改,四季度理財市場有望迎來“拐點”。四季度理財市場或風光不再,環(huán)比出現(xiàn)“量價齊跌”的概率正在加大。
負利率的出現(xiàn)激活了整個銀行理財市場。某國有商業(yè)銀行北京分行理財經理披露,今年的理財產品完全不愁嫁,一款產品的發(fā)行規(guī)模在50億元到100億元之間,一些短期限產品在發(fā)行當天就基本售罄。
而在瘋搶理財產品的背后,投資者最為看重的就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上述理財經理告訴記者,現(xiàn)在發(fā)售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基本在當期限利率的兩倍以上,在投資安全得到保證的情況下,理財產品是對抗“負利率”的有效手段。
甚至某投資機構指出,樓市限購、股市低迷,擠出大量社會資金屯兵理財市場。尤其是目前歐債、美債危機相繼爆發(fā),國內經濟前景并不明朗,所以很多上市公司選擇收縮戰(zhàn)線,將手中的大量資金涌入理財市場。
銀率網最新統(tǒng)計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各商業(yè)銀行共發(fā)行理財產品5935款,較第二季度增加11.7%,同比更是激增了八成多。投資期限一個月以內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2%,環(huán)比增長9.7%,同比增長94.6%。
但是伴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容,市場中很多問題開始浮出水面。有分析人士表示,很多銀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投向不透明、過往產品業(yè)績表現(xiàn)不透明、產品風險級別如何劃分不透明;一些商業(yè)銀行為達到監(jiān)管標準,通過7天或14天理財產品變相攬儲,短期化特征十分明顯;有投資者因為理財產品虧損遭遇投訴無門。
業(yè)內人士不無擔憂地指出,如果盲目擴大理財產品市場規(guī)模,無異于在透支理財市場的未來,就像2007年的基金市場一樣,直到現(xiàn)在基金仍舊沒有恢復元氣。
習慣了跑馬圈地式發(fā)展的銀行理財,終于被監(jiān)管機構勒住韁繩。
當前,不少商業(yè)銀行都在對理財產品進行整改。中信銀行零售銀行部總經理楊曉表示,截至三季度末,中信銀行中長期理財產品銷售量達到兩三千億元。在符合監(jiān)管要求的前提下,中信銀行正逐步將理財產品核算從資產池模式過渡到單一理財產品獨立核算模式,控制理財產品風險。
“尤其是對之前被廣泛詬病的資產池類的理財產品,監(jiān)管機構明確提出要將黑箱透明化?!庇斜O(jiān)管人士表示,監(jiān)管機構不僅要求對理財產品對應的投資組合實行單獨管理,而且必須準確計算單獨兌現(xiàn)的收益?!边@主要是防止銀行通過高收益產品進行監(jiān)管套利和高息攬儲。
而在監(jiān)管重壓下,銀行的理財產品已經略顯疲態(tài)。數據顯示,四季度以來,銀行發(fā)售的理財產品規(guī)模開始呈現(xiàn)緩慢下降。根據19家樣本銀行的數據發(fā)現(xiàn),10月第二周發(fā)行理財產品的數量為242只,較首周大幅減少113只,降幅超過30%。
業(yè)內人士指出,這一趨勢將在四季度持續(xù)下去。雖然理財市場的需求仍舊較為旺盛,但是商業(yè)銀行會有意壓縮發(fā)行規(guī)模。同時,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也可能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回落,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貨幣政策出現(xiàn)微調信號。
雖然預計四季度理財市場將稍顯低迷,但是某理財專家表示,臨近年底,銀行在美化報表的壓力下,仍舊存在通過理財市場吸收社會資金的強烈動機,不排除銀行會藉此機會發(fā)行一些收益較高的理財產品。
此外,為了節(jié)日的資金備付需要,銀行在年底往往拆入資金。這樣更會加重市場資金的緊張程度,這自然造成理財市場收益率水漲船高。
篇4
進入2010年以來,理財市場出現(xiàn)了較大變化,受緊縮政策的影響,股市較為低迷,基金不斷縮水,樓市更是變得撲朔迷離。因此,眾多投資者的目光再次回歸到穩(wěn)妥性較好的銀行理財產品上來。不過,現(xiàn)在銀行理財產品也非同以往,產品線更為豐富,可以說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那么銀行理財產品都有哪些投資渠道,該如何選擇銀行理財產品呢?
債券類理財“風韻不減當年”
偏愛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都知道,相比2008年難得的債券牛市,2009年的債券市場低調得“一塌糊涂”。那么,在流動性收緊、風聲漸起的2010年,債券類理財產品有沒有“咸魚翻身”的機會呢?如果拼收益,債券類產品跟同屬銀行理財產品的其它品種,是難以競爭的,目前債券類產品7天期限的平均收益率為1.5%左右,1個月為2%左右,3個月為2.5%左右,這與銀行其它理財產品,比如信托類的收益差距還是較大的,但債券類理財產品有其獨有的優(yōu)勢:
1. 安全性好。因債券類理財產品投資的主要對象是短期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以及協(xié)議存款等期限短、風險低的金融工具,其安全性較好。
2. 較好的流動性。債券類產品的最大優(yōu)勢不在于收益,而在于其較好的流動性,它所投資對象的期限都較短,可以作為短期資金的臨時“避風港”。
3. 能獲得比定期儲蓄更高的收益。對于喜好資產配置的投資者來說,債券類理財產品是資產配置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
適合群體:短期內有閑置資金,喜好投資組合,風格較保守的投資者。
信托資產類理財“皇帝女兒不愁嫁”
去年底,銀監(jiān)會下發(fā)了《關于規(guī)范信貸資產轉讓及信貸資產類理財業(yè)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加強了對信貸類理財產品的監(jiān)管,防范了信用及系統(tǒng)性風險。因此,今年初的銀行理財產品發(fā)行量就有了明顯反應,產品數量驟降。
按照規(guī)定,信托型人民幣理財產品應主要投資于商業(yè)銀行或其他信用等級較高的機構擔?;蚧刭彽男磐挟a品,以及投資于商業(yè)銀行優(yōu)良信貸資產受益權信托的產品。銀監(jiān)會此次出臺的相關規(guī)定,勢必會對信用等級不夠的企業(yè)融資進行限制,加上其對信貸類理財產品監(jiān)管力度的增強,因此今年信貸類理財產品的發(fā)行數量將會減少,但理財產品的質量也會上升。目前市場上發(fā)行的半年期信貸類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約為3.6%,1年期收益率可達到4.0%或者更高,信貸類銀行理財產品也必會出現(xiàn)“皇帝女兒不愁嫁”的景象。
專家提醒,購買信貸類理財產品除比照產品期限和收益率高低外,還應該注意以下3點:
1. 要了解清楚產品的投資方向,即信貸資產的轉讓對象,投資者要盡量選擇信用級別高的貸款項目,以獲取穩(wěn)健的投資收益。
2. 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盡量選擇有擔?;蛴械盅旱漠a品,這樣即使在市場發(fā)生風險時,也能保證自身本金的安全。
3. 在加息預期下,市民不妨選擇期限較短的產品,以免影響長期收益。
適合群體:能夠承受一定風險,追求穩(wěn)健收益的投資者。
結構性理財產品“有望重出江湖”
結構性理財產品在2008、2009年曾盛行一時,但因遭遇全球經濟危機,多數產品“敗走麥城”,收益讓人大跌眼鏡,結構性理財產品成為百姓眼中的“壞孩子”。不過,在去年到期的所有理財產品收益排行榜上,前20位中,結構性理財產品占據了19款,年化收益最高甚至達到了46.5%,在各類理財產品中獨占鰲頭。2010年結構性理財產品因受到全球經濟回暖、通脹預期增強等因素影響,有望“重出江湖”。
目前市場上推出的大部分結構性投資產品都是到期保本型,這種優(yōu)勢是股票、基金之類投資產品所不及的。同時,結構性投資產品提供了多樣化投資組合,從而有效地降低了投資的整體風險,同時又使投資者有機會獲取比傳統(tǒng)理財更高的收益率。不過,高收益和高風險并存,要想在結構性理財產品獲得最終收益,在選擇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 要看好掛鉤的資產類別,是否切合目前的市場形勢,因為投資者如果對所購產品的掛鉤標的未來走勢判斷失誤,可能會陷入零收益甚至負收益的窘境。
2. 要看好產品的投資期限及投資幣種的匯率,對于跨幣種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投資者應警惕匯率風險,并根據自己的資金使用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投資期限。
篇5
5月份社會融資增速略為放緩,信托貸款與銀行承兌匯票顯著收縮,委托貸款逆勢創(chuàng)新高。從分項指標看,中長期貸款增速9.19%,增速環(huán)比增長0.38個百分點;廣義中長期信貸(信托+債券+中長期信貸)增速19.76%,環(huán)比4月增長0.58個百分點。
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類型。受到5月份資本市場賺錢效應影響,理財產品數量除保息固定收益類產品外,其余類型產品數量較4月均有所下降。保息固定收益類產品5月有221款,占比7.3%。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發(fā)售2104款,占比69.5%,占比較4月上升1.3%。保息浮動收益型和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的占比分別為23.0%和0.2%。
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投資幣種。5月份,商業(yè)銀行共發(fā)行人民幣類產品2882款,占比為95.2%,占比下降0.6%;外幣類產品合計為144款,數量較4月增加17款,分別為美元類、澳元類、港幣類、歐元類以及英鎊,其占比分別為47.2%、26.4%、20.1%、5.6%以及0.8%。相比4月而言,美元類和澳元類產品占比有所上升,理財產品比重變化仍與貨幣走勢強弱相關,5月份美元單月升值1.9%。其余各類幣種占比較4月有所下降,其中,受到外管局對虛假貿易的查處,對港貿易增速環(huán)比降低50個百分點,可能對港幣理財產生一定的影響,港幣類產品降幅較大,為2.7%。
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存續(xù)期限。5月份,銀行間市場同業(yè)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92%,分別比4月和2012年同期高0.42個和0.73個百分點;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3.01%,分別比4月和2012年同期高0.46個和0.78個百分點。
銀行間拆解利率的走高,對短期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影響最大,3個月(含)以內的理財產品占比最大為63.0%,較4月上升0.4%;而1年(不含)以上產品占比最小,為2.4%,較4月下降0.2%。3個月至6個月(含)和6個月至12個月(含)這兩個投資區(qū)間所發(fā)產品的數量占比分別為22.4%和12.2%。從產品總體存續(xù)期限的統(tǒng)計上來看,商業(yè)銀行理財市場的產品存續(xù)期限平均為120天,與較4月基本持平。
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類型。普通類理財產品主要涉及債券貨幣市場和組合資產管理兩類投向,占比分別為73.2%和26.8%。結構類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涉及股票市場、匯率市場、利率市場及商品市場,產品數量占比分別為32.3%、37.6%、13.5%及16.5%。產品的平均投資期限為471天、157天、185天及127天。
普通類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分析。5月份,債券市場仍是資本市場幾個子市場中收益率相對較好的配置領域,債券貨幣市場類產品發(fā)行發(fā)售數量最多,發(fā)售2106款,數量較4月減少114款,占比73.2%,下降1.5%,環(huán)比下降5%。組合資產管理類產品發(fā)售773款,數量較4月增加20款,占比26.8%,上升1.5個百分點,環(huán)比上升3%。
篇6
產品同質化現(xiàn)象嚴重,品牌產品缺失
由于目前我國實行金融分業(yè)經營,客觀上限制了商業(yè)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創(chuàng)新,各商業(yè)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大多只是將原有的銀行存、貸款產品和中間業(yè)務產品重新組合,或在服務上作一些提升,在觀念上和內容上有實質性突破的很少。另外目前各家銀行開發(fā)的理財產品雖然種類繁多,但大多是各行之間的模仿復制,形成特色品牌的很少,從而使客戶覺得各家銀行都一樣,影響了銀行的吸引力。
產品營銷對象單一,缺乏分層設計
根據客戶的收入水平和資產結構不同,個人理財市場大致分為“高資產凈值”群體的高端私人銀行服務和相對大眾化的理財服務。目前,國內商業(yè)銀行理財業(yè)務市場絕大多數定位于后一類,高端私人銀行理財服務并未大規(guī)模涉足。由于我國資本市場長期以來不景氣,導致居民金融需求的提升,高端的私人銀行業(yè)務需求必然大幅增長,商業(yè)銀行必須盡快提升理財業(yè)務的水平和層次。
產品營銷渠道單一,缺少促銷組合設計
目前,由于我國個人銀行業(yè)務的電子化水平較低,我國的個人理財業(yè)務主要還是依靠銀行網點的柜臺來辦理。各家銀行以數量型擴張營業(yè)網點來促進產品分銷,競爭市場份額,顯然不利于營銷效率的提升,導致的直接結果是經營成本的提高和資源的浪費[2]。另外各家銀行產品促銷手段層次不高,缺乏總體策劃與創(chuàng)意,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在各種促銷方式的有機組合、綜合運用方面更顯缺失,體現(xiàn)不出整體的促銷決策,也不能收到良好的促銷效果。
產品營銷人員素質偏低,服務質量低下
目前國內銀行理財產品營銷人員大多是從原來銀行柜面員工中抽調出來臨時培訓,本身缺乏金融理財知識方面的底蘊,只要通過金融理財師(CFP)的相關考試即能上崗。即使是一些高端人才,銀行或他們自身也對理財產品營銷工作“不屑一顧”,認為是人才的浪費。正是這種現(xiàn)狀和意識導致目前理財產品營銷人員只能為客戶提供一些低端的、低質量的理財服務,嚴重阻礙了銀行理財產品業(yè)務的拓展。
揚州商業(yè)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策略選擇
開發(fā)新型理財產品,打造個性化理財品牌
個人理財產品的開發(fā)不能單純從銀行的立場去考慮,而應建立在對客戶需求的充分了解和未來需求變化的分析和預測基礎之上,建立先進、科學的個人理財產品研發(fā)系統(tǒng)。同時應設置一支高素質的專職產品研發(fā)和測試隊伍,全面負責新產品的開發(fā)、測試、驗收和推廣工作,加快新產品的開發(fā)速度。另外,要著力打造區(qū)別于其他銀行的品牌效應,如:根據新產品的特點和業(yè)務流程選擇先進的IT系統(tǒng),提高產品的含金量;注重對個人理財產品的包裝和宣傳,提高產品的社會認知度等。
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從業(yè)人員業(yè)務素質
篇7
2月20日~3月15日,根據公開的銀行理財產品數據資料統(tǒng)計結果顯示,16家主要商業(yè)銀行共發(fā)行新產品129只。
銀行新產品面面觀
從發(fā)行新品的數量來看,招商銀行最多,達23只,其次為光大銀行和中國銀行,分別為19只和16只,詳見圖1。
從理財產品的購買幣種來看,人民幣和外幣理財產品各占半壁江山,分別為69只和60只。從產品設計上看,仍以保本型產品為主,其中,保本固定收益型產品32只,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60只,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37只,詳見圖2。
從產品的投資方向來看,本期新發(fā)行的產品覆蓋了銀行理財產品9大類別,即QDII型、打新股類、固定收益型(投向匯率、貨幣基金等)、浮動收益型(投向票據等)、掛鉤型、類基金、套利型、信托型和債券型。其中,固定收益型、掛鉤型和打新股類產品分別以32只、24只和22只名列前三甲,而QDII型和類基金產品本期僅各有1只,分別為東亞銀行和建設銀行發(fā)行,創(chuàng)新型產品的亮點――套利型產品為興業(yè)銀行新發(fā),詳見圖3。
從所覆蓋的投資領域來看,以民生、建行和興業(yè)為最廣,分別覆蓋了5類、4類和4類,詳見圖4。
發(fā)行趨勢頗值玩味
從整體看,3月份銀行理財產品發(fā)行市場呈現(xiàn)出以下特征。
保本固定收益型產品顯增
受銀行理財產品“零收益”事件的影響,投資者對產品預期收益的明確性要求日漸增強,銀行對前期頻繁推出的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有所謹慎,代之以保本固定收益型產品顯著增加。本月度甚至出現(xiàn)倍增。
掛鉤型產品發(fā)行依然強勁
雖然“零收益”問題主要產生在掛鉤型產品上,但本月度銀行推出此類產品的勢頭不減,數量位居第3。投資者在決定購買此類產品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該產品的特性、運作原理和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而銀行要注重對投資者進行充分的產品風險揭示。
打新股類產品收益預期走低
隨著國內股市不斷震蕩下行,致使新股上市首日的漲幅較前期有明顯降低,加上近期所上市的股票都以中小盤為主,這些因素直接導致各家商業(yè)銀行所推出的打新股類產品的預期收益降低。
類基金產品遭遇滑鐵盧
與QDII型產品一樣,銀行所發(fā)行的類基金產品隨著基金遭受冷遇而再度扼腕,本期僅有1只產品發(fā)行。
6只產品點評供參考
之一:保本固定收益型產品――交通銀行得利寶人民幣1個月:100%保本,期限1個月,預期收益固定,為3.15%。
點評,由于同期商業(yè)銀行的人民幣活期存款利率僅為0.72%,因此,該產品收益優(yōu)勢較為明顯且期限較短。有短期閑置資金且相對保守的投資者不妨一試。
之二: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1――交通銀行得利寶?深紅3號高息貨幣策略人民幣一年期:100%保本,期限12個月,預期收益為10%。該產品預期收益掛鉤的一籃子貨幣包括巴西、丹麥、挪威、土耳其4國貨幣對美元匯率的表現(xiàn),若其期末一籃子貨幣表現(xiàn)不低于期初水平的100%,則投資者到期可獲得10%的年收益率;若其期末一籃子貨幣表現(xiàn)漲幅超過10%,則到期收益為其實際漲幅表現(xiàn)且上不封頂。
點評:該產品是保本型理財產品。據分析目前巴西、丹麥,挪威,土耳其4國宏觀經濟基本面良好并且美元已經進入降息周期,未來一年美元可能持續(xù)下滑。回溯其所掛鉤的幾只匯率走勢分析,其中漲幅最高的為巴西貨幣里爾,達16.5%,漲幅較小的為7%。該產品預期收益率可實現(xiàn)的概率較大。
之三: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2――民生銀行豐衣足食新春賀歲農產品掛鉤II期人民幣理財產品:100%保本,期限12個月,預期收益為6.6%。該產品與一籃子農產品期貨未來一年的市場表現(xiàn)掛鉤,其掛鉤標的為棉花、大豆、玉米、小麥、食糖。每個月觀察掛鉤農產品一籃子的表現(xiàn),最終表現(xiàn)為12個月所有農產品期貨價格表現(xiàn)的平均值,再乘以45%的參與率,最低收益為0。
點評:由于目前農產品價格表現(xiàn)出較強的抗通脹和抗經濟衰退特性,在走勢上已表現(xiàn)出明顯的大牛市特征。根據其歷史數據回測,該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4.2%,最高為14%,落入3.5%-7%這一收益率區(qū)間的概率最大為40%。
不過,該產品美中不足的是其參與率較低,只有45%,沒有充分享受標的產品上漲所帶來的收益。并且流動性較差。
之四: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1――農業(yè)銀行本利豐第八期情系三農財富共贏:期限24個月,預期收益為30%。該產品運作初期將投資于安全邊際較高的產品,包括新股申購、債券、固定收益類基金、封閉式基金、下行風險及收益預期明確的個股等。在形成有效的安全墊后,再投資于股票,重點關注三農概念股票,精選出這些行業(yè)中的龍頭股票和價值被低估的股票。
點評:該產品是非保本型理財產品,不過其資產運作引入安全墊策略和止損機制,可以較為有效地保障本金的安全。但是,該產品投資于股票的比例為0-100%,其到期收益受股市的影響較大,具有不確定性。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可以考慮。
之五: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2――建設銀行財富5號一期雙利恒升(A+H)人民幣1年期產品:期限12個月,預期收益為10%。
點評該產品是一只打新股和掛鉤港股指數的理財產品,采用A+H方式,即在A股市場用于境內A股市場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的網上申購,并可結合市場情況投資于收益穩(wěn)定的其他金融工具;在H股市場直接掛鉤恒生中國企業(yè)指數,采用保本措施與最優(yōu)回報機制。該產品的掛鉤收益為全年表現(xiàn)最好的6個月的平均表現(xiàn)乘以30%的參與率,最低收益為零,采用保本和鎖高的形式。該產品的預期收益有望高于同期發(fā)行的純粹打新股產品。
篇8
股指期貨漸行漸近,然而,高達50萬元的股指期貨開戶資金門檻,讓普通投資者望而卻步。那么,除了直接參與,或者通過私募和公募基金入場外,投資者是否可以借助銀行渠道參與股指期貨呢?
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分別咨詢了興業(yè)銀行、浦發(fā)銀行、招商銀行和深發(fā)展銀行的相關人士,他們均表示目前暫時還沒有新的掛鉤股指期貨的理財產品發(fā)售。那么,之前發(fā)行的一些掛鉤股指期貨的理財產品究竟怎么樣?
掛鉤股指期貨早有先例
業(yè)內人士指出,盡管股指期貨今年才正式推出,但早在2008年,股指期貨套利就曾是眾多理財產品追捧的投資方向,一些銀行曾推出相關的理財產品,主要是結構性理財產品,采取掛鉤股指期貨的方式。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2008年民生銀行已推出過期限1年的“T80新股申購與股指期貨套利雙贏產品”。該產品所募集的資金,投資于滬深300股指期貨產品、滬深300股票以及一級市場,投資策略為滬深300股指期貨套利和新股網上申購。類似的產品還有招商銀行2008年推出的“‘金葵花’新股申購22期之‘新股+套利’理財計劃”,期限1年,其利用指數期貨推出之初和股票現(xiàn)貨之間存在的不合理價差所蘊含的套利機會,為投資者獲取無風險套利收益。
除了與新股申購掛鉤之外,興業(yè)銀行2008年2月推出的2年期“FOF+股指期貨套利雙贏計劃(第2期)”,則屬于另外一種類型,主要投資于國內依法公開發(fā)行的開放式基金(含ETF和LOF)、封閉式基金等各類證券投資基金和股票。
然而,由于股指期貨一直遲遲沒有推出,因此這些理財產品在股指期貨方面的套利設計,其實形同虛設。實際上,上述產品由于在產品期內沒有進行股指期貨套利,因此并不是真正的掛鉤股指期貨的理財產品。
記者查詢后發(fā)現(xiàn),民生銀行的“T80新股申購與股指期貨套利雙贏產品”的最終單位凈值為1.0159元,年收益率為1.59%,比當時3個月的存款利率還要低,更不要說是1年期的收益率。興業(yè)銀行的“FOF+股指期貨套利雙贏計劃(第2期)”2月23日已經到期,它截至2010年1月31日的單位凈值是1.0687元,也是沒等“品嘗”股指期貨就已經宣告結束。
掛鉤海外產品較成熟
與國內掛鉤滬深證券市場的股指期貨理財產品“空轉”形成對比的是,掛鉤海外市場股指期貨市場的產品,已經逐漸成熟。但這類產品數量并不多,大多傾向于選擇幾只香港上市的股票。
業(yè)內人士指出,這是因為香港市場規(guī)模大,市場化程度高,投資者能夠更容易對市場的動向作出判斷。再者,掛鉤海外市場股指期貨市場的產品已經有比較成熟的運作模式。
浦東發(fā)展銀行在2007年3月8日至26日發(fā)售的1年期多空雙向保本型產品,讓投資者可以利用銀行理財產品輕松實現(xiàn)“沽空”交易。
這款產品包括美元和人民幣兩種,下面以美元產品為例。F1計劃為看漲電訊股,該產品掛鉤4只香港上市的3G概念的中資電訊股,分別是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聯(lián)通和中國移動。F2計劃為看跌金融股,該產品掛鉤4只香港上市的中資金融股,分別是中國財險、中國平安、交通銀行、建設銀行。F1、F2計劃預期年收益率最高達18%(人民幣為12%)。
該產品每半年設定一觀察日,在半年后的觀察日,一旦看漲產品掛鉤股票漲幅或看跌產品掛鉤股票跌幅均超過10%(比照初始價格,初始價格由銀行于該產品售完之后公布),那么以上美元計劃收益率10%,人民幣則為計劃收益率5%。如果沒有達到收益觸發(fā)條件,投資者還有一次機會,一年后的觀察日,以最高收益減去最好的一只股票和最差的一只股票間收益率差,得到的就是投資收益,也就是說掛鉤股票漲跌幅差距越小,客戶收益越高。
要實現(xiàn)最高收益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要使4只跌幅全部落在大于10%的區(qū)間內的概率遠小于以加權平均值計算的概率,比較現(xiàn)實的收益可能還是按照一年后的各只股票表現(xiàn)出的跌幅差來計算。
花旗銀行推出了1年期人民幣結構性投資賬戶掛鉤新華富時A50中國指數基金,掛鉤對象是在香港上市的新華富時A50中國指數基金,目的是追蹤新華富時A50股指期貨的表現(xiàn)。不論市場漲跌,只要于每個交易日掛鉤基金絕對表現(xiàn)不超過40%,就能獲得至少年化5%的收益。如果掛鉤基金絕對表現(xiàn)從未大于20%,就可以獲得5%+(50% x 掛鉤基金期末絕對表現(xiàn))。只要有過一個交易日掛鉤基金絕對表現(xiàn)大于40%,則到期投資收益率為0。(注:掛鉤基金絕對表現(xiàn),即(掛鉤基金觀測值/掛鉤基金初始水平-1) x100%的絕對值)。荷蘭銀行則推出“中國A50”基金掛鉤結構型投資(第一期)澳元98%保本6個月產品,產品的收益也是掛鉤“新華富時A50中國指數基金”。
風險太高難成主流
對于股指期貨理財產品是否會受到熱捧,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研究員李要深并不十分樂觀。他認為,銀行更宜把股指期貨操作交給其他投資機構來做,銀行的特長不在操作。李要深表示,2010年占主流的銀行理財產品還是債券類產品和信貸類產品。這兩類產品的風險低,因為投資者只要進銀行買理財產品,心理上都會選擇風險低的產品,大部分是穩(wěn)健型投資者,而那些風險承受能力高的都炒股去了。
業(yè)內人士表示,股指期貨相關產品不會是銀行理財產品的主流,甚至前景并不樂觀。一是由于證券產品的風險較高,目前監(jiān)管層對銀行理財監(jiān)管的收緊以及穩(wěn)健理財的定位,表明監(jiān)管層不太可能大規(guī)模放開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股票市場。二是結構性產品設計復雜,當前國內銀行的結構性產品設計運作能力有限。
篇9
投資股票、基金的虧損,讓投資者認識到保本的重要,銀行理財產品的相對低風險又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其實在銀行理財產品中,也沒有恒強恒弱者,上半年還風光無限的產品,下半年可能難賺到錢,前陣子還遭批判的產品,未來可能潛力巨大。那么,近期哪些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較高,這類產品的“耐力”又如何?《科學投資》針對目前理財產品的情況進行了調查。
長跑型產品
投資票據、債券追求保本
代表產品一:光大銀行陽光資產管理計劃穩(wěn)健一號
收益:最新單位凈值為1.0462元,相當于年化收益率8.47%。
投資日期:2008年4月15日起息,2011年4月15日到期。
投資幣種:人民幣
投資對象:債券、準債券以及新股申購、銀行固定收益理財產品等。
代表產品二:中信銀行票據通計劃二期13號
年化收益:4.19%
投資日期:2008年8月14日起息,2008年10月31日到期。
投資幣種:人民幣
投資對象:央行票據等低風險產品。
代表產品三:興業(yè)銀行2008年3月第三期天天萬利寶?陸陸發(fā)
年化收益:5.5%
投資日期:2008年4月8日起息,2008年10月9日到期。
投資幣種:人民幣
投資對象:銀行間可流通的票據、債券等低風險金融資產。
自2007年11月以來,A股市場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指數一路震蕩下行,上證綜指跌幅逾70%,個股、基金均遭受重創(chuàng)。由于美國次級債危機演變而來的全球金融危機肆虐不止,穩(wěn)健型理財產品是投資者目前的首選。光大穩(wěn)健一號以基金化方式運作,申贖靈活,投資風險較小,收益不俗;中信票據通計劃二期13號及興業(yè)銀行萬利寶產品均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可觀收益,跑贏同類產品。
在目前的投資環(huán)境及降息預期下,債券類產品收益穩(wěn)定,高于同期存款利率,且具備一定的保本能力,可列為長期配置產品。提醒投資者在選擇該類產品時,保本條款是考慮的重點。
耐力型產品
美元投資被請出“冷宮”
代表產品:興業(yè)銀行2008年第五期萬匯通之匯利靈A
年化收益:7.8%
投資日期:2008年4月14日起息,2008年10月15日到期。
投資幣種:美元
投資對象:美元債券及票據。
金融危機的爆發(fā)讓美元走勢逐步回升,一顯強悍態(tài)勢,銀行美元產品收益也一改去年的頹勢,不斷走高,目前各家銀行又開始推出被冷落許久的美元理財產品。
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導致投資者的避險需求明顯上升,銀行在發(fā)行美元理財產品的時候也更多地考慮了收益的安全性,目前美元理財產品基本都設定為保證收益型。手頭擁有美元資產的投資者現(xiàn)在可以購買一些保證收益的美元理財產品,如果沒有美元,因存在匯率風險,不建議換匯投資。
短跑型產品
澳元投資追入就心跳
代表產品:招商銀行金葵花――安心回報澳元5號理財計劃
年化收益:8.30%
投資日期:2008年7月4日起息,2008年11月4日到期。
投資幣種:澳元
投資對象:澳元債券及票據。
點評:由于產品投資期內澳元的沖高走勢及銀行的投資技巧,該款產品獲得了8.3%的高收益。不過,受外匯市場澳元走弱的影響,新近發(fā)行的澳元理財產品可能無法獲得如此高的收益,該類產品的預期收益也降至5%左右,投資者應以短期投資為主。
一枝獨秀型
QDII產品稀有的贏家
代表產品:農業(yè)銀行境外寶I股指掛鉤型
目前收益:16.15%;到期美元保本。
投資日期:起息日為2007年5月30日,到期日為2009年6月5日。
投資幣種:美元
投資對象:信用評級Aa3/AA-級及以上的美元結構性票據。投資回報與恒生中國企業(yè)指數以及美國標普500指數的相對表現(xiàn)掛鉤。
篇10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居民選擇通過銀行理財的方式對手中閑置的資金進行管理與規(guī)劃,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銀行業(yè)務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由于傳統(tǒng)的存貸業(yè)務利潤較低,所以,銀行理財產品創(chuàng)新成為了當前商業(yè)銀行增強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要想實現(xiàn)銀行業(yè)務的綜合性發(fā)展,就必須不斷開發(fā)新的理財產品,從而提升商業(yè)銀行利潤的增長和商業(yè)銀行業(yè)務的不斷發(fā)展。本文將主要對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模式的創(chuàng)新之路進行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
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創(chuàng)新
引言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各大銀行也都加大了理財產品的創(chuàng)新力度,銀行理財業(yè)務已經成為了銀行業(yè)務發(fā)展的新熱點,同時,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部分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明顯下降,風險也隨之上升。所以,優(yōu)化金融資源配置,滿足人民多元化的理財需求是當前的主要任務。
一、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是指商業(yè)銀行自行設計并發(fā)行的,將資金根據產品的合同約定投入到相關金融市場并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后,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種投資產品。
(一)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
保證理財收益產品是指商業(yè)銀行按照事先約定的條件向客戶支付固定收益,在其中所產生的任何風險都由銀行自行承擔,換言之,就是銀行按照相關的約定和條件保證客戶最低收益并承擔相關風險,在此過程中產生的額外收益由銀行和客戶按照合同進行理性分配,同時,對此部分收益共同承擔其風險。非保證理財收益產品可以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前者是指商業(yè)銀行保證客戶的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自己承擔,后者是指商業(yè)銀行根據相關約定和實際收益向客戶支付收益,并不保證客戶的本金安全,存在一定程度風險性。
(二)貨幣型、債券型、貸款型理財產品
貨幣型理財產品是指在貨幣市場運行中的理財產品,債券型產品是指以國債、金融債、和中央銀行票據為主要投資對象的銀行理財產品。貸款類銀行信托產品是指由于投資人對信托投資公司的信任,將自己所擁有的資金交由信托投資公司進行管理與理財,然后由信托投資公司按照投資者的意愿和想法,以其名義為受益人管理、運用和處置的理財產品。
(三)新股收購類理財產品、結構性理財產品
新股收購類理財產品是指將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然后收購新股的理財產品。結構性理財產品是運用金融工程技術將存款等固定收益與金融衍生品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種新型金融理財產品。
(四)人民幣理財產品、外幣理財產品、雙幣理財產品
隨著人民幣匯率制度的不斷發(fā)展,為外幣理財產品的發(fā)展提供了廣泛的空間,外幣理財產品是指用美元、港幣等非人民幣購買的理財產品,目前的外幣市場前景良好,其收益率也有明顯的提高。人民幣理財產品是指投資者用人民購買的理財產品,而雙幣理財產品是指既能夠用人民幣購買,又能夠用外幣購買的理財產品,隨著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廣泛應用,使得人民幣理財產品與外幣理財產品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進一步促進了行業(yè)銀行理財產品的繁榮。
二、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的創(chuàng)新策略
(一)客戶至上原則
銀行理財產品需要給客戶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投資環(huán)境,以確??蛻糇罨镜陌踩|量保障,這是吸引客戶的基礎,也是取得客戶信任的關鍵,同時,也是進行理財產品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商業(yè)銀行在辦理投資業(yè)務時,要綜合考慮到辦理人員、客戶、業(yè)務甚至活動場所等基本因素,并對理財環(huán)境進行合理優(yōu)化創(chuàng)新,建立起功能齊全,環(huán)境舒適、安全至上的服務中心,重點突出客戶的地位,使客戶在辦理業(yè)務時能夠感受到周到而細膩的服務,同時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
(二)培養(yǎng)專業(yè)性人才
人才是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擁有專業(yè)性的人才團隊是提高該行業(yè)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和關鍵,構建專業(yè)性的人才團隊首先需要對人才進行專業(yè)性的培訓,如組織員工定期參加一些專業(yè)性的課程和技能培訓,重點提升業(yè)務人員的綜合理財素質,還可以邀請相關專家以講座的形式與員工進行溝通和交流,進而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和專業(yè)知識,與此同時,要給員工制造一些對外交流的機會,不斷借鑒和吸收更加先進的技術和知識,保證專業(yè)知識的更新和升級。同時,人才的引入是構建專業(yè)性人才團隊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理財產品競爭力的重點之一,所以,要適當的聘用優(yōu)秀人才,從而提升專業(yè)水平和業(yè)務質量。
(三)創(chuàng)新理財業(yè)務和業(yè)務品質
目前的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的結構較為單一,所以,商業(yè)銀行應該在本著客戶至上的基礎上,進行理財產品的創(chuàng)新,這是商業(yè)銀行理財業(yè)務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中之重。首先,商業(yè)銀行可以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去調查客戶的需求,然后根據客戶群體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和合適的創(chuàng)新理財產品,同時滿足客戶的心理需求和收益上的需求,達到吸引更多客戶的目的。
(四)使銀行理財產品透明化
商業(yè)銀行的理財產品只有做到公開透明,才能贏得客戶的信任和依賴,從而吸引客戶購買。然而,我國目前商業(yè)銀行的理財產品透明度低,而且沒有明確標明資金的運作和管理方面的信息,導致客戶獲取的信息相對有限,這嚴重影響了客戶的投資,所以,要不遺余力的加大信息透明度,取得客戶的信任,從而進一步的促進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五)降低投資風險
隨著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的不斷增多,適當的推銷成為了銀行的業(yè)務手段之一,然而,對理財產品的風險沒有給出詳盡的解釋,導致投資者承擔很大的潛在風險,這也不利于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模式的創(chuàng)新,所以,要做好充分的風險預估,降低投資風險,盡量使客戶的利益最大化。
三、結語
近年來,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逐漸成為我國居民投資的一種新渠道,并且也以突飛猛進的速度向前發(fā)展。不論是在經營模式、投資模式還是盈利模式上都進行了全新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這不僅增加了商業(yè)銀行產品的收益,同時還滿足了人民在理財方面的多層次需求,進一步促進了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模式的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查奇芬,郭鑫鑫.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績效影響因素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03:9397
[2]呂樂千.我國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發(fā)展趨勢研究[J].武漢金融,2013,01:6669
[3]肖敏.罰責相當:論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監(jiān)管制度完善[J].商場現(xiàn)代化,2013,13: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