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范文

時間:2023-04-11 16:21: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一生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一生物

篇1

學好初一生物的方法如下:

掌握基本知識要點,先記憶,后理解:只有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后才會掌握生物學的邏輯規(guī)律;弄清知識內在聯(lián)系,瞻前顧后: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后,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guī)律上來了。這時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lián)系;要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生物學是一門與生產(chǎn)和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的科學;要注重觀察和實驗:在做每個實驗之前,要認真閱讀實驗指導,在做每個實驗時,要仔細觀察、如實記錄,認真分析,得出結論;及時歸納、總結:在課下,經(jīng)常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以便能夠熟練運用。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2

1觀察是認識過程的基窗 觀”就是觀察.它是指有目的地應用各種感官了解周圍環(huán)境的知覺過程,是獲得感性知識的主要途徑.達爾文曾經(jīng)說過:“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有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筆者在生物教學中注意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

1.1明確觀察的目的與內容

教師按觀察計劃指導學生明確觀察對象和內容.例如,觀察葉的形態(tài)時,讓學生注意葉的形狀、大孝組成、脈絡分布的特點,葉在莖上的著生方式、排列情況,并思考葉的著生方式對于接受陽光的照射有何重要意義等問題.

1.2注重科學的觀察方法

教師要按程序指導學生進行觀察.不論是觀察切片、標本、實物、掛圖或模型等都應由表及里、由整體到局部.例如,觀察根的結構程序應該是:先用肉眼觀察學生自已培養(yǎng)的小麥根,再由根前端的根毛,找到根尖.然后在顯微鏡下觀察根尖的縱切片,按順序找到根冠、生長點、伸長區(qū)、根毛區(qū)4部分,最后轉入觀察每個部分細胞結構特征,把結構與功能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

2思維是認識過程的高級形式 “思”就是思維.思維是認識過程的高級形式,人類通過思維來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而觀察是思維的基礎.學生掌握知識及思維的發(fā)展過程,是從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因此只有把觀察和思考相結合才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筆者在上葉的結構課時,針對性地設計一些思考題.觀察葉的表皮裝片的思考題是:葉的表皮上有哪幾種細胞?這些細胞各有何特點和功能?氣孔又是怎樣構成的?有何功能?

3探索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途徑 “探”就是探索.真正的人才不僅是單純的具備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必須具有探索精神.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去思維,去發(fā)現(xiàn).例如,在上種子的成分課時,先實驗后講課,讓學生在探索種子成分的實驗中,分析思考得出結論.這樣學生在“動動手”、“動動腦”中獲得感性知識,然后教師歸納總結.因而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發(fā)展了學生智力和能力.

4閱讀以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讀”就是閱讀.通過“觀、思、探、讀”可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如何使學生閱讀課文時抓住重點、難點或關鍵內容,教師的提示起指導作用.例如在演示“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驗”以后,教師不馬上下結論,而是提出“根據(jù)實驗結果和課文內容,談談你對課本中圖ⅰ—24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圖解的理解”.經(jīng)過提示,學生便更好地閱讀課文和圖解,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筆者還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中的“課外讀”,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講解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 “講”就是講解.通過“觀、思、探、讀”,學生的學習由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從而獲得概念、原理等知識,并讓學生發(fā)言討論,再由教師總結肯定.這樣鍛煉了學生口頭表達和分析綜合能力,也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地位,突出了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九年制義務教育新教材中圖表很多,要使學生正確理解圖表,教師的點撥講解至關重要.例如,在學習植物蒸騰作用全過程的圖表時,關鍵是要弄清楚土壤中的水分是由根毛吸收而進入根的木質部,這就需要教師點撥.

篇3

一、思想政治方面

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積極參加校本培訓,并做了大量的筆記。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許我們在課堂上重復講書,我們必須具有先進的教育觀念,才能適應教育的發(fā)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體的政治理論學習,還注意從書本上,從網(wǎng)絡中汲取營養(yǎng),使自己受益匪淺。

二、教學方面

1.備課

一堂課要上得成功,主要看教師備課備得詳、充分與否。古人說得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特別是生物課,要讓課上得生動有趣,學生想聽,愛聽,教師要先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否則干癟癟的一堂課,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老師也講得無精打采,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我在上課前,多做一些準備,仔細閱讀教參用書,在網(wǎng)上查閱相關的內容,把知識做相應的拓展,同時也穿插一些趣味故事,古今軼事等。因為生物是一堂與實踐結合相當緊密的科學,實驗法是學好生物的最基本方法。因此,本人因地制宜,自己動手制造一些實驗器具,不管其簡陋粗糙,只要對我的教學有幫助即可。例如在講解吸煙的危害時,為了使學生明白煙中的有害成分,我想了一個辦法,找一個的飲料瓶子,在瓶口上打了一個洞,然后在瓶子里放上干凈的脫脂棉,在洞口上放一支點然的香煙,然后用手在瓶身上擠壓,這樣煙霧就進到瓶里去了,當瓶中充滿了煙霧了以后,取走香煙,打開瓶子,用鑷子夾走棉花,再向瓶中倒入清水,這時可見水變混濁了,棉花上有黃色難聞油狀物出現(xiàn),香煙中的有害成分就這樣形象的展示出來了,真正在課堂上課,就收到較好的效果。

2、上課

偉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教師”,要使學生喜歡生物這門課程,關鍵是教師上課要上得自然,生動有趣,師生心神相通,配合默契。讓學生在愉悅中學到知識,達到高效課堂。所以上課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比如有一些淺顯的章節(jié),我就讓學生課下自己自學,然后在一下節(jié)課上提兩個問題讓學生回答一下。要重點講解的章節(jié),那么也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人體的激素時,什么是激素,激素與我們前面學習的消化液、汗液有什么不同?人體里有哪些激素,分別有什么作用,多了少了會使人得什么疾病等,我讓學生先看書,自己從書中找到答案,針對學生的回答,在多媒體課件上再加以講解。當然,由于學生的基礎不一樣,要求我們在教學時要采用分層教學,要讓差生學得懂,讓優(yōu)生吃得飽,同時要注意教學面對的主體是大部分的中等生。

3、課后

在課下,我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量較小。因為作業(yè)不是要多,關鍵要精,所以我布置的作業(yè)雖然較少,但每一道題都是要掌握的知識點。這樣學生也樂于做題,也給他們完成語數(shù)外作業(yè)留下寶貴的時間。對于學生完成的作業(yè),我會及時的批改,并且對學生的作業(yè)打下等級并寫上鼓勵的話語,對其中典型性的錯誤,在上課時及時的加以訂正。使學生學完一節(jié)以后,要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

三.綜選工作

本期綜選活動,我和李建軍老師共同開辦了棋藝之家,其中李老師星期二講中國象棋。我星棋四講圍棋。參加的同學有來自六、七年級的38位同學,他們大多數(shù)原來都沒有參加棋類培訓班,底子薄,技戰(zhàn)術水平低。因些。針對這些情況,我認真?zhèn)浜谜n,寫好教案,從最基礎的圍棋常用術語、、氣、眼、死活講起,最后學習一些圍棋的布局和簡單的定式,講練結合,大盤講解和學生對抗相結合,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圍棋的初步知識,基本技戰(zhàn)術方法,能把一盤棋完整得下完,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四.不足和改進

篇4

關鍵詞: 初一生物學習 問題 對策

我曾經(jīng)教了三年初一,這讓我對初一學生的了解大大增加。然而在教學中也發(fā)現(xiàn)了初一學生學生物時幾點不容樂觀的問題。

1.錯別字較多

三年批改作業(yè)下來,第一個令我瞠目的問題就是:學生的錯別字太多。我曾做過一份對學生作業(yè)常見錯別字的記錄,倒也頗有些內容。如:鏡臂寫成鏡“壁”;液泡寫成“葉”泡;酒精燈寫成“灑”精燈;膽囊寫成膽“襄”。

另外,還有一些錯字,比如思考的“考”右下角寫成了“與”,貯存的“貯”多了一橫,機械的“械”少了一撇,小腸絨毛的“絨”多了一豎,“氮”字少了一個火,“磷”、“鉀”更是換了偏旁。至于“闌尾”、“齲齒”、“粗準焦螺旋”、“臼齒”干脆不會寫,“氧氣”更是有多種寫法,氣字頭底下加什么的都有:米、炎、火、亥,連人民幣符號都上去了。

去年改試卷時見一題,問“連接胎兒與母體的是?搖?搖”(臍帶),答案上卻赫然是“膠帶”二字,一時令眾人絕倒。

僅在初一上半學期就出現(xiàn)如此多的錯別字,而且寫錯字的人還為數(shù)不少,針對如此令人尷尬的現(xiàn)狀,雖然我不是語文老師,但也有必要對祖國下一代的文字功底負責,至少,生物學科涉及的常用字和常見名詞可不能寫錯。于是,在課堂上我搞起了必要的文字訓練。剛接觸一個新名詞時,就像上語文一樣,要讓他們知道這個名詞的正確讀音、寫法(為了保證正確,必須事先到字典上求證),同時提醒注意它的偏旁,以后有機會遇到它也提醒提醒。這種提醒在以后往往作為一個小問題出現(xiàn),用不了幾秒鐘,收獲卻很大。幾次下來,容易寫錯的學生自然就記住了。

2.作業(yè)喜歡抄答案

蘇教版新編生物課本有配套的生物實驗報告冊一本,后有答案。有些偷懶的學生就看也不看地往上抄,使作為老師的我的批改速度從此大大加快――標準答案嘛。有時粗心的學生看走了眼,抄錯了行,結果不是文不對題,就是驢唇不對馬嘴鬧出大笑話。舉個例子,有一道題:“顯微鏡目鏡放大倍數(shù)是6倍,物鏡放大倍數(shù)是15倍,問物像放大倍數(shù)為多少?”答案應為15×6=90(倍)??墒怯袔讉€同學的答案卻是2.90(15×6)倍。前面是2.90,括號里的數(shù)算來又等于90,這答案本身就是矛盾的,到底怎么回事?翻到書后答案一看,恍然大悟:這題的題號是2,答案是90,這些學生把題號也寫上了。

針對這些情況,我在檢查時就總是要問個“為什么”?!盀槭裁??”可以提在上課時,也可以提在復習時或給時間做作業(yè)時。生物題目一般也就分為填空題、選擇題、填圖題、分析說明題幾大類。填空題倒也罷了,注意錯別字即可。有些考概念、功能的選擇題,無法問為什么,卻可帶出其他知識點讓學生思考。有些選擇題不屬概念型的,四個答案都有可能,這時學生站起來回答選D,就得問問他這題為什么選D。要回答為什么,自然就必須先把它搞明白,無論是自己想明白的還是看了答案后想明白的。只要懂了,目的就達到了。分析說明題是我最喜歡讓學生做的,而且有時還把題目略作改動,增加類型,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經(jīng)常這樣做題目,有些愛偷懶的學生就被我這個愛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壞”老師逼得不得不開動腦筋了。

3.回答問題只知念書

篇5

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p>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望,淚下沾我衣。

沒有血腥恐怖的廝殺,沒有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沒有撕心裂肺的叫喊,沒有怨天尤人的呼告,有的只是平靜的敘述與描寫,一幅幅近乎寧靜的畫面卻讓人感到其中的凝重、肅殺與蒼涼。這就是漢樂府敘事詩《十五從軍征》的藝術力量。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開篇是近乎白話的記事,然而數(shù)字的鮮明對比卻見證了令人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六十五年不能回家,從今天人性化的從軍制度來看,這是何等的慘無人道!可是這就是血淋淋的事實。據(jù)史書記載,西漢兵役期限是二十三歲至五十六歲,這一規(guī)定一直沿用到東漢。東漢末年,戰(zhàn)亂頻仍,民不聊生,青壯男丁從戰(zhàn)死者過半,各軍閥們?yōu)檠a充兵力往往超過法律規(guī)定。男子不足二十三歲即入伍至白發(fā)蒼蒼尚不得歸家者大有人在。如遇有“大役”,即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老者也不免役,更有小至十二歲,老至七十以上被征兵的例子。

這兩句似乎什么都沒說,但社會之動蕩不安,軍閥之攻伐劫掠,百姓之流離失所,悲劇之連綿不斷,一幕幕歷史風云都從眼前飄過,這位八十歲的老兵所可能經(jīng)歷的一切都已經(jīng)作好了充分的預演。

盡管心中早有不詳?shù)念A感,但回家的心情是如此迫切。所以即便是遇到一個迎面走來的陌生人,也會有種說不出的親切感,趕緊向他打聽“家中有阿誰”。問這句話時的心情是忐忑的,有種想聽聽鄉(xiāng)音的急切,也有種不愿相信的期待?;卮饏s是直接而又殘酷:“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蹦睦镞€有家啊!有的不過是一片亂墳地罷了。

幾十年戰(zhàn)禍連結,兵燹不斷,“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青壯年被拉丁抓夫,老弱又背井離鄉(xiāng),百姓十不存一。六十五年的變遷實在太大,又怎會有一個他認識的鄉(xiāng)里人?又怎會只有一家成了墳地呢?實際上,所謂的“君家”的遭遇就是整個村子的遭遇,鄉(xiāng)人所指的也僅僅是一個大致位置而已。

即便是一個大致位置,也讓一個幾十年飄泊不定的靈魂找到了象征性的歸屬。帶著不盡的傷痛走近這片殘垣斷壁,詩歌用四個意象概括戰(zhàn)爭過后的滿目瘡痍:“兔從狗竇人,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绷迥甑膹能娚?,掩蓋了老人最美好的青春年華,褫奪了他應該享受的家庭歡樂,更讓親情永遠成為記憶的空白。無法想象這種親人死散、荒草滿院、兔走雉飛的景象帶給老人的是怎樣一種視覺沖擊與心理傷害?;蛟S他會想起荏苒時光,思考這轉瞬即逝的六十五年究竟是為誰又為什么而舍命拼殺。但是這樣一個問題決非一個鄉(xiāng)下老人所能解決的。

可以理解老人對家的渴望,因為在這樣的破敗環(huán)境里,他執(zhí)拗地“舂谷持做飯,采葵持作羹”,幾十年都不知道在為誰忙碌的他似乎覺得父母正坐在堂上攀談,哥嫂正張羅著殺雞宰鵝,小侄子笑嘻嘻地跟在身后學他的一舉一動,鄰居們正走進院子跟他打招呼。這是一次對歡樂家庭的模擬,是對幸福生活的真實虛構。一切都在無聲中進行,我們只見到老人蹣跚的腳步與生澀的煮飯技術,或許草叢里會傳出幾聲蟲類的鳴叫,應和一下這沉寂的過程。實際上,這里是詩歌張力最飽滿的地方,無聲中蘊含著洶涌的情感浪濤,執(zhí)著的舉動中具有摧入肝腸的力量。

篇6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探索

實現(xiàn)高中生物教學的生活化有諸多益處,不但可有效拉近文本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距離,使之切身感受到生物知識的無處不在,還能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降低他們理解和掌握的難度等,因此實現(xiàn)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迫在眉睫,下面我們就來做具體的研究和分析。

一、設計生活化的導入方式

導入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導入方式可以為整節(jié)課奠定良好的基礎,可以幫助學生迅速融入課堂情境之中,可以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等,由此可見導入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如果教師在設計導入方式時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從學生生活經(jīng)驗入手,那么不僅可以有效激起學生聽課興趣,還能使知識更加通俗易懂,可謂一舉多得。例如在學習“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在課堂伊始請同學們思考這樣如下問題,“為什么在人們打吊針的藥水中要加入葡萄糖,或者直接吊葡萄糖液體”,“在這其中葡萄糖對我們身體發(fā)揮著什么作用”,相信這兩個問題可有效激起學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進而紛紛開動腦筋作出積極思考;又或者在學習“細胞中的無機物”這一課時內容時,教師可設計這樣一個生活化的情境導入新課,“先拿出一個西瓜將其切開,向學生進行展示,學生可清楚看到西瓜汁流了出來,且撒到講臺上,接著教師可再拿出一個雞蛋,將雞蛋的一端用針挖一個小洞,以倒置狀態(tài)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可清楚觀察到蛋清是整個相連地流出來一部分,”此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西瓜和雞蛋中都含有水,為什么西瓜汁可以流到講桌四處,而蛋清液中的水卻不能呢”,相信學生一定大感興趣,進而展開熱烈討論,踴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教學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二、積極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教師務必要高度重視生活化教學情境的營造。不僅要深入挖掘和分析教材內容,并要尋找其中蘊含的生活化元素,以此拓展學生知識面。例如在學習“蛋白質”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事先準備一些含有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食品,請學生仔細查看附有的食品成分說明,接著請學生思考并回答以下幾個問題,“你能說出多少種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在食物中添加氨基酸的用意何在”?“蛋白質在我們的生命活動中充當什么樣的角色”?這些問題既把生物知識和生活常識結合了起來,又引發(fā)了學生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可謂益處良多。又如在進行“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學時,教師可設置如下生活化教學情境,“在做涼拌黃瓜這道菜時,只是添加了鹽和糖,并沒有加入水,可是幾分鐘之后,為什么碗里會出現(xiàn)很多水?在吃咸菜和帶鹽味的瓜子時,為什么嘴唇會產(chǎn)生干澀的感覺?移栽蔬菜或大型花木時為什么要剪掉一部分枝葉”?通過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問題,就能有效激起學生探究細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的興趣和主動性。

三、探究學習生活化

在新課標教育背景下,高中生活教學更倡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精神,更強調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但是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在實施自主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常常會脫離生活實際,導致探究過程障礙重重,甚至進行不下去。針對這種狀況,教師可對學生予以必要的啟發(fā)和引導,多為學生設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探究活動。比如在學習完“三大營養(yǎng)代謝”的相關內容之后,教師可請學生回家之后開展一個自主探究實驗,把自己家里經(jīng)常食用的食物進行一個系統(tǒng)分類,通過書籍和網(wǎng)絡的方式把這些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搜集清楚,并據(jù)此為家庭設計一份合理的膳食計劃。又如在學習完“種子的萌發(fā)條件”相關知識點之后,可鼓勵學生回家自己栽種豆芽菜,并根據(jù)課堂所學知識科學進行澆水、施肥等,這樣不僅實現(xiàn)了理論和實踐的完美結合,還使學生在主動學習中深切感受到知識的魅力。

四、實驗設計生活化

眾所周知,實驗是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是生物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當前生物教材中有關實驗的部分往往具有很強的生活化傾向,這一點正好契合了生活化教學的標準和要求。生活化的實驗設計,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實驗目的和原理的理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因此實現(xiàn)實驗設計的生活化勢在必行。

五、解決問題生活化

篇7

1.找準切入點

教師是初中生物課講解的主體,學生是聽講的對象。在一個教學班級整體中,生員都有著各種不同差異:有興趣愛好的差異、思維方式的差異、記憶注意力的差異等。初中生物課的學習對每位學生而言,都是未來進一步學習、掌握、應用生物學知識的基礎。初中階段的基礎不扎實、不穩(wěn)定,會給今后的生物課學習造成一定困難。教師的講解,不僅只是為了解惑和授予學習的方法還要啟迪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激發(fā)其自主學習的潛能。有效“講授”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定準目標。首先要熟悉和理解生物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其次,要吃透教材,明晰教材的知識脈絡、邏輯結構及各個知識點、能力點,在此基礎上,結合學情,明確每節(jié)課的三維目標。然后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思維特點及身理心理狀況的分析,再結合教學的重難點,找準切入點來進行有效教學設計,以學定教。

2.有效“激勵”

課堂激勵評價,能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習動機,誘發(fā)學習興趣,進而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成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及時給予評價。對于創(chuàng)造性的回答,予以贊美;對于正確的回答,予以表揚,尤其是那些有進步的學生;對于膽小怕羞的學生,予以鼓勵;對于一時答不上來的學生給予希望,希望下次能回答好,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對本學科產(chǎn)生興趣。只有通過不斷提問、不斷鼓勵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學好知識。教師要經(jīng)常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特別是不同于教師和教材的見解,改變學生總是跟著教師和教材轉,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局面,使學生敢于打破思維定勢,發(fā)展求異思維。

3.教學信息的反饋調節(jié)

篇8

【關鍵詞】生物課堂;激趣;教學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魯迅先生說: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的靈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fā)學習動機的內驅力,是取得成功的催化劑。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tài),增強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還可以抑制學習中的疲勞,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維。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巧設導言,激發(fā)興趣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課堂開頭設計的合理,那么就預示著整堂課的成功,而巧妙的開頭設計,既能將學生推到最佳心理準備狀態(tài),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動接受型轉為主動進攻型的學習狀態(tài)。例如講“排泄”一節(jié)時,可引發(fā)學生思考:腎臟是泌尿系統(tǒng)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的場所,腎臟發(fā)生病變,尿檢中就會出現(xiàn)糖尿、血尿、蛋白尿,這是腎臟的什么部位發(fā)生了變化呢?這些問題貼近生活,能使學生急于了解腎臟的結構。如講條件反射時,筆者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深知學生對此處理解較差。因此在課前欲先準備好三個包。在講此處知識前,將三個包分別發(fā)給他們,并請他們將包打開,按著包上的要求去做。一包是吃山植,一包是只看不吃,另一包上只寫了山碴二字,請說出此時你有什么不同的反應。又如講“蒸騰作用”一節(jié)時,可引入: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為什么植物體內的水能從根部流向樹葉?因學生尚未接觸蒸騰作用的知識,好奇心陡然而生,從而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二、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激趣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只是以書為本,猶如一潭死水,波瀾全無,不但不能激起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反而會使學生厭倦。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科特點及生物科學最新進展,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講視覺形成和眼球的結構時,脈絡膜內有許多色素細胞,使眼球內部形成一個暗室,而白化病人脈絡膜內缺少色素細胞,所以形成物像常常曝光,看不清晰物體。又如,講小腦功能前,先分析:一位老人經(jīng)常走路東搖西晃,不能準確拿到所取的東西,于是家人領他去看病,醫(yī)生讓他用手指自己的鼻子,結果老人的手在眼前晃來晃去,最后才指向鼻子,請你結合今天的課,讀書分析,老人的病因在哪里。在課堂教學中,還應為激發(fā)學生興趣捕獲最新生物信息。在講生殖發(fā)育時,可向學生介紹克隆技術、試管嬰兒、基因工程、DNA親子鑒定、人類基因重組計劃、神州五號的太空育種等等。

三、實驗教學,培養(yǎng)興趣

初中生年齡小,好動,對一些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理和濃厚的興趣。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興趣。例如在講“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中,預先讓學生將天竺葵的一部分進行遮光處理。實驗時,將天竺葵葉片取下,去掉遮光的紙片,將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里,隔水加熱,為什么要隔水加熱?待葉片變成黃白色,此時酒精卻變成了綠色,這是為什么?將變黃的葉片用清水漂洗,然后滴加碘液,稍停片刻,再沖洗葉片,結果發(fā)現(xiàn)葉片見光部分變藍,沒見光部分沒變藍,這是為什么?通過實驗教學,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引趣提問,舉一反三

研究表明,興趣是實際需要的延伸,人們對實際需要的知識總是保持著極大的興趣,愿以飽滿的熱情、全心的努力去探索。學生對生活中的事都較感興趣,聯(lián)系實際、貼近生活、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且學習知識有個智力背景問題:凡是新知識與自己智力背景近的就容易掌握,凡是離自己智力背景遠的就不易掌握。所以,我們要盡量的把新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掛鉤,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如學習《腦和腦神經(jīng)》一節(jié),設計了“飲酒綜合癥”一題,提出一些為什么,如:“為什么走路搖晃不定,說話顛倒含糊不清”等生活實例使學生感知、感趣又明白“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相應要求的道理。又如為什么腌菜會出水,夏天喝飲料易口渴,導出“滲透作用”等。學生會舉一反三,思考自己生活實際,提出問題:腌菜的水來自?切西瓜的汁水流出來是在那里?

五、遵循規(guī)律,提問激趣

提問時注意把握思維規(guī)律,中學生的思維往往與感性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如學到條件反射,對比兩者時問“談虎色變和針刺縮手兩種現(xiàn)象分別屬于那種方式?說明理由?!蓖ㄟ^具體事例形象說明兩者的區(qū)別。另外,中學生的思維由形象思維逐步向邏輯思維過渡。學生會有意模仿教師的思維,備課時教師根據(jù)教材、考慮學生知識水平,巧妙構思,設計形成一定的邏輯性,激發(fā)活躍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學生接受理解。如學習心臟時①心臟的位置。問心臟在我們身體的什么位置?讓學生思考回答,并在自己的身上指出。最后看人體內臟模型,讓學生明確心臟的位置。②心臟的形狀、大小、 根據(jù)模型問自己的心臟是什么形狀?教師要說明心臟的大小跟本頭差不多――這樣,學生積極思維、興趣濃厚,提高了教學質量。

六、巧設懸念,提問誘趣

巧妙設置懸念,傳統(tǒng)評書中一句“預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很令人神往,因為你已“心臨其境”充滿興趣,急切地想了解事態(tài)發(fā)展。如學習動物反射、條件反射時,設計這樣的導言:“馬戲團的狗如何能識字?”“小山羊為什么會做算術?”“狗熊為何會跳舞?”學生知道這些身邊事但又說不出道理,怎能不需要了解呢?又如:學習:輸血和血型這節(jié)這樣設計的導言:“19世紀,醫(yī)生們?yōu)榱藫尵仍趹?zhàn)場上失血過多的傷員,嘗試為傷員輸血,開始竟獲得了意外的成功。可當他們喜出望外用此法為其他傷員輸血時,很多傷員不但沒有被救治,反而因輸血馬上死掉。這一事實令醫(yī)生們大惑不解,為什么同樣輸血,有的救了命,有的卻送了命呢?”一個懸念引起醫(yī)生的思考,一下子將注意力集中起來,活躍了學生思維、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問題的提出是思維的開始,人的思維活動常常是在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的。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起主導作用。要善于從教材內容和學生知識水平出發(fā),采取各種方式設計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而且還要鼓勵學生多發(fā)問,大膽質疑,啟發(fā)學生思維。使學生以敏銳的感覺,從平凡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矛盾,提出問題,產(chǎn)生強烈的探索動機,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想象、推理判斷獲得新的、獨特的認識能力。

七、課堂結尾,調動興趣

篇9

這一天,老板正坐在店里發(fā)愁,從門外走來一位云游僧人,他見老板愁眉苦臉的樣子,就問道:“老板,你為何愁眉不展?”

老板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道:“我這客棧是百年老店,從我太爺爺那輩開始,生意一直很興隆,可到我這輩,生意一天不如一天,眼看著客棧要關門,祖?zhèn)鞯募覙I(yè)就要敗在我的手中了。”說著,他不禁連連搖頭嘆息。

“老板不必悲傷,并不是你不會做生意,因你太過實在,沒有商人的那種精明。這樣吧,我?guī)湍愠鰝€主意,或許能使你的客棧生意好起來。我這有三個葫蘆,你把這三個葫蘆掛在店外,再把店名改成四葫蘆客棧,然后你再看看效果,相信你的生意就會慢慢興旺起來?!?/p>

“為什么掛三個葫蘆不寫三葫蘆客棧,要寫四葫蘆客棧呢?”店主一臉疑惑地看著云游僧人。

“你這人不但老實,而且腦袋也不開竅,我讓你這么做,自然有我的道理,你就按我的意思去做?!闭f完,僧人放下三個葫蘆就走了。老板雖然一時想不明白,最后還是按照僧人的辦法,把店名改成了“四葫蘆悅來客棧,”并在店外掛了三個葫蘆。

老板剛把葫蘆掛上沒一會兒,就有人進客棧問老板:“你這店名是四葫蘆悅來客棧,怎么卻在門口掛了三個葫蘆?是不是你掛錯了?少掛了一個葫蘆?”老板見來人善意地指出他店名與葫蘆數(shù)量不符的事實,便熱情誠懇地向來人解釋著緣由。來人一看客棧里設施非常溫馨,干凈整潔,吃住的價錢也非常合理,甚至還要比其他的客棧低一些。老板的態(tài)度和藹真誠,說話也謙恭有禮貌,心里便對客棧和老板有了很好的印象。于是,便和親朋好友宣傳起這家客棧來。

由于店前掛的葫蘆和店名不符,引起了人們的好奇,人們都想知道老板的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是疏忽大意還是故弄玄虛。不少好心又好奇的人就會進店提醒老板,順便打聽原因,一來是為了滿足好奇的心理,二來,沒有比給別人指出誤會或是錯誤更讓人開心的了。而且老板為人誠懇、虛心,自然吸引了很多人,客棧的生意也就越來越好。很多遠方的人也都聽說了這個客棧,來洛陽時,都會來“三葫蘆悅來客?!绷羲?。此時,老板才真正明白了云游僧人的良苦用心。

篇10

【關鍵詞】 初中生物 教學 方法 更新觀念

生物工程是本世紀的熱點之一,對社會進步和科學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必須加強生物科學教育,尤其是必須加強初中生物科學教育。中生物課是義務教育階段每一位同學必須學習掌握的一門基礎課。但有相當一部分初中學生說初中生物課比較難,成績不理想。初中生物科學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就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課題。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重視課堂教學效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手段多種多樣。

1 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倡導有效教學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在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生物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認真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渡镎n程標準》倡導探究式學習的理念,并要求在新課程學習中應以探究學習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教材中也設計了大量的有關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內容。要使學生的素質與能力得到發(fā)展,就應摒棄過去那種由教師代替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盡量通過教師的引導與啟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適于探究的情景或氛圍,給學生以自主學習、自我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充分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學生的能力得到較為全面的發(fā)展。積極開發(fā)新的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是決定課程目標能否達成的重要因素。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工具,不是學生要學的全部內容,也就是教師要用教材教,避免教材教的現(xiàn)象。

2 初中生物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生物教師要注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來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師生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而要想真正做到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生物教師就必須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和知識狀況,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與溝通,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同時生物教師還要精心設計一些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參與,通過情境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提高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并且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思維習慣。只有真正把自己與學生放在一個平等的地位,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地進行交流與探討,共同學習,共同探索,才能夠真正實現(xiàn)師生互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激情,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 初中生物教師要注重情感的調節(jié),努力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學生的認知水平對于生物學習來說非常重要。由于生物學科涉及的內容往往比較枯燥、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對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具有重要的影響。而情感是影響認知水平的重要因素,一個人的情感往往可以直接影響其認知水平。所以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情感的調節(jié),充分發(fā)揮情感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影響作用,使學生處于一種愉悅的狀態(tài)下,會更加容易地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識與信息。生物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學生的正面情緒來促進學生的認知,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4 初中生物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實際情境,設計一些實驗

初中生物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實際情境,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小實驗,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利用一些別出心裁的小實驗,能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意識。而且,新課改后的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實驗設計,如果教師能夠解放思想,擺脫陳舊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用實驗帶動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真正體會到學習生物的樂趣。設計合理的小實驗,教師要注意從創(chuàng)設情境入手,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

5 教學過程注意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