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政工師工作批評藝術
時間:2022-08-26 11:12:00
導語:透析政工師工作批評藝術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批評是一門藝術,批評技巧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成效的有無。要做一名合格的企業(yè)政工師,就要掌握恰當?shù)呐u藝術與技巧,以便有助于工作的開展。
在中國企業(yè)中,政工師擔任著給職工做思想工作的重任。
政治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質是什么,對這個問題,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共產(chǎn)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歸根到底是為人民謀利益,是幫助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并且團結起來為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而奮斗。
一、批評是政工師一項重要的任務政工師要了解員工的思想狀況,及時溝通,做好員工的思想工作。在做工作中,要經(jīng)常說理,溝通,爭取讓員工產(chǎn)生共鳴,但往往與之伴隨的是對員工的批評。一般來說,只有員工犯了這樣那樣的錯誤,才更需要做思想政治工作。但最后的效果如何,批評的技巧十分重要。如果能夠注意批評的技巧與藝術,能做到事半功倍之效。
批評是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企業(yè)而言,員工是企業(yè)的財富。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要做好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要遵循它的客觀規(guī)律,掌握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而且還必須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藝術。批評藝術是內(nèi)容廣泛的思想政治工作藝術之一。因此探討思想政治工作的批評藝術是十分必要而又有意義的。
在對職工進行批評之前,一定要搞清楚,批評的目的,為什么批評?表揚促進職工成長,批評激勵職工進步,批評的目的,不是為了批評而批評,而是指出職工做得不好地方,表揚和批評,都是為了一個目的——使人成長、進步。因此,政工師在批評之前,必須認真思考一下,被批評的人在批評以后,會不會成長、進步?如果達不到這樣的效果,這樣的批評最好是暫不做,等批評者思考清楚以后再進行。
講求批評藝術是做好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觀要求。
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建立與發(fā)展,這使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生活方式等變得復雜多樣。這種變化,其中既有積極的東西,也有消極的東西。對于消極的東西,決不能聽之任之,而要批評。由于人們在感情上是不喜歡批評的,再加上過去受“左”的影響,把“批評”等同于“訓人”。因此,現(xiàn)在人們一聽到批評自己的話,就往往容易產(chǎn)生出一種逆反心理。
為此,批評一定要講求藝術,只有做到這一點,批評才會對被批評者產(chǎn)生吸引力和說服力,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批評需要遵循的幾條原則
如何批評是很有技巧,很有藝術的,總得來說,要遵循以下幾條原則:第一,實事求是原則。就是在批評的過程中無論對人還是對事都要客觀。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就要弄清楚批評的內(nèi)容。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事實為依據(jù)。
這樣提出的批評才能準確無誤,恰如其分。對于被批評者來說,實事求是地指明某一件確有的錯誤行為進行批評,他就能比較容易地接受,并認真地對待和改正,從而收到批評應有的效果。
第二,心理相容原則。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與被批評者之間必須取得相互理解和信任。在我們的社會里,批評是為了幫助對方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批評是關心人、愛護人的表現(xiàn)。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當把批評建立在真正關心人、愛護人的基礎之上,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以關懷、愛護、誠心誠意的態(tài)度來對待對方,耐心地傾聽對方的意見,以換取對方的“誠意”。一旦思想政治工作者與被批評者雙方取得了相互理解和信任,批評就容易收到成效。
第三,以理服人原則。所謂以理服人原則,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通過講道理,使被批評者接受意見改正錯誤。一般來說,人們當中存在的某些缺點或不良傾向,依靠行政命令進行簡單指責或強行制止是難于使人信服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通過講理,讓對方懂得錯在哪里,為什么錯。
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批評才容易為對方所接受,從而達到批評的目的。
第四,一分鐘批評原則。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效批評只要包括以下幾個內(nèi)容就夠了,不需要長篇大論。首先要確認事實,指出他錯在哪里,接下來告訴他,你對這件事情的態(tài)度,稍微停頓一會兒,讓你的話發(fā)生效應,然后對他進行鼓勵,說他一直很好,偶爾犯錯沒有關系,要認真自我查處問題出在哪里,保證以后不犯類似錯誤。該過程最多一分鐘就夠了。
第五,保全面子原則。不傷及自尊,保全被批評者的面子非常重要。如不顧及被批評者的面子,在大眾場合隨便高聲批評,不但不會帶來好的效應,而且會帶來逆反心理,更不利于被批評者的改進。
三、批評的一些需要使用的技巧與藝術在批評過程中,要使自己的話在員工中產(chǎn)生共鳴,獲得認可,就要抓住員工的心理。比如不要讓員工認為你是欺軟怕硬,不能秉承公正的原則,對領導不敢批評,即使他犯了很多錯誤,對被重用的員工不敢批評等。在我看來,要獲得員工的理解并化為實際行動,就是要得到員工的共鳴,怎么樣才能得到員工的共鳴呢,最重要的是認理不認人,比如:1、既要批評下級,也要敢批評上級在企業(yè)中。員工是平等的,如果政工師僅僅只是批評下級,對上級的一些不正確的行為,不敢批評,這就違背了企業(yè)職工是平等的原則。
只有那些對上級領導一些不恰當行為及時提出批評的政工師,才有可能在批評職工時,讓職工接受。如果僅僅只把眼睛盯著職工,對上級領導的錯誤的行為,不聞不問,這樣的政工師,是不可能深入職工民心的。當然,批評上級的難度,比批評職工要困難得多,需要更多的學識,更為領導接受的方式,唐代諍臣魏征在批評李世民時,也經(jīng)常采用藝術的方式。
2、既要批評普通員工,也要批評被重用的員工企業(yè)員工平等還有另外一個概念,在不少企業(yè),重營銷輕行政的作法成為事實。本質上,公司好比是一顆大樹,樹有樹干、樹枝、樹葉等,缺一不可,如果有一殘缺,將直接影響它的生長、發(fā)達,甚至死亡。在競技體育中,有一種短板理論,即決定一桶水的容量并不是靠長板決定的,而是由短板決定的。
從這個理論來說,企業(yè)效益的提升,是由所有職工決定的,在企業(yè)里,職工是平等的。職位有高底,但是所干的工作是一樣的,都是為了企業(yè),只是分工的不同。所以在批評工作中,既要批評普通員工,也要批評被重用的員工。有些被重用的員工,感覺自己高人一等,凌駕在普通員工之上,容不得半點批評。這是不對的,如果一個政工師,對領導都能提出批評意見,當他批評那些被重用的員工時,被重用的員工是接受的。
但有時批評也要因人而異,因材進行批評。比如說對于老職工批評時要慎而又慎隨著企業(yè)的發(fā)展和時間的推移,有些職工年邁了,這些人是企業(yè)的老臣和功臣,雖然現(xiàn)時未能取得很大的成就,年輕的職工或許已經(jīng)超過他們,但是必須尊重老臣和功臣,批評時要慎而又慎,要堅決反對民間“欺老不欺幼”的說法。對于老職工的批評,通常采用個別談話方式,在批評之前,要關心他的身體,子女就業(yè)等一系列問題,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見,且大多以商量的語氣。
在公開場合,應該多給予老職工好評,這樣做有三個作用:一是使老職工受激勵,進一步努力;二是使其他人受激勵,向老職工學習;三是感動年輕人,因為每個人都要老的,尊重現(xiàn)在老職工就是尊重年輕人的將來。
另外,有些事情需要公開不點名批評,有些事情需要私下有針對性的批評等。公開批評這種方法除了犯錯的問題嚴重或那些屢教不改的職工外,一般不宜采用。
我們提倡批評的藝術,不等于不批評。批評的藝術關鍵在于適當,在批評的方法上,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方,要根據(jù)被批評者的氣質、特點、性格,有針對性的實施批評,母的只有一個,就是使批評發(fā)揮作用,產(chǎn)生最大的效應。需要直接的要直接,需要委婉的要委婉,因事制宜,因人制宜,進行有效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