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電影發(fā)展論文
時間:2022-09-09 10:02:02
導語:動畫電影發(fā)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從中國傳統元素的視角看中國動畫電影
從電影的角度來說,動畫電影,實際上是一種綜合視覺與聽覺的語言形式,動畫電影很多故事情節(jié),比如:場景、故事信息以及人物性格特點等都要通過視覺向觀眾傳遞。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當中,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了風格各異、形式多變以及輝煌燦爛的動畫電影藝術,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既包括藝術形態(tài)的獨立性,比如:我國傳統的書法篆刻、剪紙、圖形紋樣、繪畫、服飾搭配、建筑樣式以及民間繪畫等,其中為大眾所喜歡的皮影、臉譜以及刺繡等各種元素也都在這種獨特的視覺藝術形式內。這些豐厚的底蘊我國各地域及民族傳承下來的歷史積淀及智慧結晶,現代的中國,多樣化的藝術形態(tài)還在不斷的發(fā)展和演繹者。在我國傳統視覺藝術文化的發(fā)展及繼承,從20世紀中葉開始,我國的動漫領域就已經前后制作出了《小蝌蚪找媽媽》《豬八戒吃西瓜》以及《孫悟空大鬧天宮》等大量為大眾所喜愛的國產動漫電影,同時,這也在對動畫電影中國化的探索上取得了豐富的動畫制作經驗,對中國動畫電影的進步與發(fā)展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水墨畫就是其中的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中國動漫研究人員就已經將現代的動畫電影藝術與傳統的水墨畫進行了完美結合,從而制作出了大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水墨動畫。最具影響力的就是國產動畫《山水情》《鹿鈴》《小蝌蚪找媽媽》以及《牧笛》等優(yōu)秀作品,這些水墨動畫電影也為我國特色動畫電影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動畫形態(tài),即:水墨動畫。我國的第一部水墨類型的動畫電影就是《小蝌蚪找媽媽》,其具體表現形式為中國水墨畫,這種動畫電影將動畫片和獨具中國特色的水墨藝術進行了完美的柔和,中國水墨畫中獨具特色的筆墨惟妙惟肖地在電影屏幕上展現出來。此外在《小蝌蚪找媽媽》的繪畫表現形式上,對齊白石的作品《十里蛙聲出清泉》藝術形式進行了借鑒,對小蝌蚪的描繪以濃墨開始,以淡墨收尾,雖然對青蛙的描繪只有寥寥幾只,但是整體表現卻非常生動,動畫中的毛絨小雞是通過變化著的墨色繪制出來,此外,靈動晶瑩可愛的小蝦,也似乎帶觀眾進入了一個具有靈氣的水墨世界。要說動畫電影《小蝌蚪找媽媽》主要是對水墨花鳥形式進行的采寫,那么,動畫電影《山水情》就是從中國具有寫意特點的山水人物繪畫中脫離了出來,這些標志著我國的水墨動畫電影達到了頂峰?!渡剿椤返膭赢嬰娪爸?,主要講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鋼琴家在回家的路上病倒,又得益于一位少年的幫扶,最后是老鋼琴家在養(yǎng)病的過程中對少年贈琴和教琴的動畫故事。這部動畫電影中所出現的瀑布和清泉等景物都是對濃墨濕筆的巧妙運用,濃淡變化的水墨顏色是對不同影像的完美營造,云霧繚繞的山巒,煙雨蒙蒙的江水、清秀雅新的竹梅以及展翅翱翔的雄鷹。這些似夢似幻的景物不僅有大山大水的韻味,而且還有進入仙境般的高貴與優(yōu)雅,使觀看影片的觀眾為獨具藝術魅力的水墨動畫電影所陶醉。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我國水墨語言在傳統水墨動畫的基礎上,對其進一步升華,同時又用電腦合成的三維影像演繹了一種新的動畫電影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運用環(huán)球數碼進行制作的、具有三維形式的動畫電影作品《夏》,被全球最高級的SIGGRAPH賽事所入選。這部電影是通過對電腦軟件的合理利用,在淡雅清新的傳統水墨基礎上,對其動畫的轉場效果和動畫的立體感等動畫影片的語言及畫面效果進行了強調,在三維動畫電影中,對濃墨重彩的虛擬的水墨世界表現更為豐富,同時也開創(chuàng)了一種獨具特色的全新水墨動畫樣式。在動畫電影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一個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對其中角色的設計,這也是創(chuàng)作電影的主要組成部分。影片中對角色的設計,必須用簡練鮮明的形式對其人物形象及特點進行描繪和表現,這種藝術形式同我國的民間藝術造型形成了完美的契合,我國一系列的動畫電影中,都或多或少對民間繪畫視覺藝術要素進行了借鑒。其中有以視覺上的藝術形式作為影片的形象特征,還有的是通過民間繪畫的視覺藝術對某一細節(jié)上予以采用。比如:國產動畫電影《南郭先生》《豬八戒吃西瓜》以及《漁童》等,在對這些角色進行設定的過程中都是對民間剪紙中所塑造的造型特點得設計。動畫電影《驕傲的將軍》的人物形象設定中,則是運用我國民間年畫元素,對將軍的角色進行了完美融合,在民間的年畫中,其門神造型比較威武與夸張,其娃娃則比較憨態(tài)可掬,而且體型比較渾圓,《驕傲的將軍》中,將這兩種年畫造型進行適當的結合,使得將軍角色既有將士的威猛,同時又有動畫角色的憨厚與可愛。在中國動畫電影發(fā)展史上,最經典的一部動畫作品就是《大鬧天宮》,對這部動畫電影中孫悟空形象的設計可謂是我國動畫電影的形象標志,這部動畫電影中所有的藝術元素及角色造型都由我國民間美術起源,在設計這部電影的角色造型時,所采用的都是一線鉤形,以色輔形的藝術形式,影片中各個角色在造型上都是對民間戲曲臉譜及年畫藝術精華的直接吸取,帶給觀眾強烈的感染力。比如:孫悟空的三瓣嘴、桃子臉、靈動的黑眼圈;玉帝的柳葉眉等,這些形態(tài)美和人物的特點進行了完美的融合。
二、國際動畫電影在中國傳統元素上的借鑒
目前,隨著我國不斷加大的動畫影片市場潛力,再加上獨特的東方文化魅力,中國動畫元素越來越多地被國際上的動畫電影所借鑒,中國傳統的文化精髓逐漸成為全球動畫電影想要開發(fā)的珍貴資源,通過對中國元素的借助以使其在市場上的影響得以擴大。在世界上比較有影響力的中國動畫電影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動畫電影《花木蘭》,它是以文學著作《木蘭辭》作為創(chuàng)作背景,此外還有《功夫熊貓》,這部動畫電影進行了多種中國繪畫元素的大融匯。動畫電影《花木蘭》中,主要講的是一個在民間流傳非常廣泛的女兒代父從軍的故事,其中可以發(fā)現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動畫人對我國傳統繪畫文化的大膽嘗試和借鑒,在整個動畫電影背景中,對大場景的設計主要運用畫面點散透視效果,對局部的設計主要運用了中國畫的藝術表現表現,而對服裝的設計則是對我國南北朝服飾的還原,但是在影片場景及角色的造型設計上,則是對好萊塢式特點的沿用。要說動畫電影《花木蘭》屬于一部裹著中國外衣、講著美國故事的電影,那么,后來拍攝的《功夫熊貓》,從畫面細節(jié)到表現手段等各個方面都是對中國傳統的視覺繪畫元素的完美融合。整部動畫電影在進行背景及畫面的制作過程中,是對我國水墨語言的巧妙貫穿,比如,世外桃源的落英繽紛,山林間的群山繚繞,云海間的筆走蛇龍等。又如:各種各樣的書法藝術、建筑形式以及傳統的圖紋等等,每一個道具及每一個細微的角落都進行了細化。在這部動畫電影中,在為觀眾所贊賞的,就是對電影情節(jié)的切換,其方式耐人尋味,在電影的開頭中,主要用我國民間剪紙的藝術姿態(tài)來對電影的背景進行敘述,隨著故事情節(jié)不斷的向前發(fā)展,到影片中阿寶追憶時,進行了水墨形式的巧妙運用,影片將電影情節(jié)的轉換同我國視覺文化元素特征進行了完美結合,不得不讓觀眾感嘆其表現手法的靈動及我國視覺元素的神奇及魅力。
三、結語
從中國動畫電影的雛形《小蝌蚪找媽媽》到逐漸成熟起來的《夏》,從獨具中國特色的《大鬧天宮》到具有國際范兒的《寶蓮燈》,短短半個世紀的跨越,我國視覺元素在獨具特色的動畫影片中形成了一種最新型的演繹形式,同時也被國際上的很多動畫電影所借鑒,使得很多成功的動畫電影被完成,此外,也對很多性格比較鮮明的形象進行了成功的塑造,將中國獨特的傳統文化魅力展示給世界,2007年我國廣電總局就已經頒布了《發(fā)展我國動畫電影的意見》,提出要對我國動畫工作人員予以鼓勵,盡最大努力制作出獨具“中國形象、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故事、中國精神以及中國氣派”的電影精品,對我國的動畫產業(yè)進行不斷的發(fā)展,不斷的提取并汲取我國傳統文化元素,形成一種獨具中國特色的動畫電影視覺效果,做到“從象到意,從形到神”,使我國傳統元素更為精彩的應用到動畫電影的語言形式當中,同時也使我國的動畫電影在其傳統的視覺韻味當中更加完美與輝煌。
作者:趙銳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 上一篇:我國民族電視文化論文
- 下一篇:學生宿舍建設和管理工作意見
相關文章
2當代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