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活動總結(jié)范文
時間:2023-04-07 12:27: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育心理活動總結(ji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wù)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隨著近年來大學生自殺、兇殺事件的增多,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成了學校和社會各界關(guān)注的焦點。同時為配合我校第十二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我班舉行了“感悟生命,尋找真我”的主題班會,希望通過此次主題教育活動,提高同學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培養(yǎng)其積極、樂觀、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為校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也讓大家在感悟生命的過程中更好的珍惜生命,為美好的明天不懈奮斗!
活動時間:XX年x月x日
活動地點:xxx
活動主題:“感悟生命,尋找真我”
活動流程:此次活動以主題班會的形式開展,主要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感悟生命——生命可以如此美好”
此階段為大家展示了我們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從結(jié)婚生子到安享晚年這一漫長人生歷程的所有美好瞬間,同時讓同學們自由發(fā)言,訴說自己生命歷程中最希望被定格的瞬間,帶領(lǐng)同學們重溫生命中的美好時光。意在讓大家感受我們?nèi)松心菬o窮盡的美好,啟迪大家感悟生命的真諦,熱愛生命,憧憬人生,去體味生命中每一個美好的瞬間。
第二階段:“感悟生命——生命因堅強而美麗”
此階段為大家播放了“漸凍人王甲”一只手書寫堅強的生命、武漢大學三名女學生為救助重病室友省吃儉用,靠賣廢品賺錢的感人新聞、以及為紀念汶川地震四周年制作的感悟生命之100個堅強瞬間的視頻,在視頻的播放過程中,很多同學潸然淚下,那一刻,他們流下的淚,是對堅強生命的敬畏,是對民族大愛的震撼、也是對生命中那些無法預知的未來的辛酸無奈...
第三階段:“生命很堅強,卻也很脆弱”
此階段向大家展示了近年來全國各地高校頻發(fā)的大學生自殺、兇殺案例,一幕幕殘忍的畫面繃緊了在場每位同學的心。我們在校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處在踏入社會前的過渡階段。生活上,從依賴到相對獨立;學業(yè)上,從填鴨式學習到自主性學習,經(jīng)歷著巨大的身心調(diào)整和變化。大學生所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因此大學生群體成為抑郁癥的易發(fā)人群,抑郁癥也成了當下大學生心理的隱形殺手。
在播放過此視頻后,我們展示了一組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數(shù)據(jù),通過多種方式讓同學們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緊接著讓同學們做了一項包含40個小題的心理測試,并隨機抽查測試結(jié)果,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部分同學有一定的心理障礙。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緩解心理壓力,我們讓部分同學分享了自己的減壓方法,并向大家展示了大學生心理調(diào)節(jié)法以及面對心理問題的各種應(yīng)對措施,鼓勵同學們積極面對心理問題,加強交流,培養(yǎng)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正確的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找尋真正的自我。
第四階段:“珍愛生命——拒絕不良嗜好”
我們大學生中存在的不良嗜好如抽煙、酗酒、聚眾斗毆等是影響其健康發(fā)展的主要因素,為此向大家播放了拒絕不良嗜好的教育片。通過播放視頻以及隨后的分組討論,小組回答等環(huán)節(jié),讓同學們了解到不良嗜好的危害,讓其明確身為當代大學生的使命,幫助其更好的認清自我,拒絕不良嗜好。
第五階段:展示班級微電影《擁有》
為配合我校第十二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我班以“感悟生命,尋找真我”為主題拍攝了微電影《擁有》,此片講述了一名普通的師大女生捕捉生命美好,找尋真我的故事。通過此電影讓同學們對生命的美好有了更深層的了解,啟迪同學們以一種健康的態(tài)度和方式去面對生活,充實自我。
活動目的
1、提高同學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水平,引導其樹立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培養(yǎng)心理素質(zhì),鍛造做人的品格。
2、幫助同學們糾正不良嗜好,改變不良習慣,認清自身優(yōu)缺,更好的了解自我,發(fā)展自我。
3、引導同學們學會珍惜,學會感恩,珍愛生命,為美好的明天不懈奮斗。
篇2
一、科研引領(lǐng)提升德育效果
在開展團體心理活動的同時,我校成功申報了廣州市中小學德育研究“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課題――《團體心理活動在中職生良好心理素質(zhì)培養(yǎng)中的應(yīng)用研究》,并由馮穗心校長擔任課題主持人。本研究是運用心理測驗,分析和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心理素質(zhì)狀況和心理健康狀況在團體心理活動實施前后的水平及變化情況,驗證和探討團體心理活動對培養(yǎng)中職生良好心理素質(zhì)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性及具體效用。通過應(yīng)用實踐探索和形成系統(tǒng)性團體心理活動的開展和實施方案,為我校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依據(jù)和參考。同時,希望以科研為引領(lǐng)提升德育效果。
二、團體心理活動豐富德育載體
團體心理活動是由團體心理輔導衍生出來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形式。它面對全體學生,針對他們所具有的共性問題開展,以班級為單位、以教室為主要場所、以活動為主要導向,通過豐富的團體活動,借助整個團體的動力及團體成員之間的相互作用,促進團體成員更深的自我探索、自我領(lǐng)悟及自我完善的歷程。在彼此尊重、安全、輕松、開放的氛圍下,團體成員放下個人的心理防衛(wèi),充分投入團體活動中,在體驗和領(lǐng)悟中致力于每個成員的內(nèi)在成長。主要圍繞人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責任感、自信心、意志力、進取心、抗挫能力、積極樂觀、注意力和思維等十種心理素質(zhì)來設(shè)計和開展團體心理活動。
在團體心理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們首先成立活動方案設(shè)計小組負責方案設(shè)計,然后集體討論共同構(gòu)建活動內(nèi)容和方案?;顒有问街饕杏螒颉㈩^腦風暴、角色扮演、視頻觀賞等。每次團體心理活動主要包括導入、活動體驗、活動討論分享、活動總結(jié)、活動結(jié)束等環(huán)節(jié)。其中活動討論分享是每次活動的重點,包括個體分享、小組內(nèi)分享、班級分享?;顒芋w驗完成后,各小組組員在老師的問題引導下進行組內(nèi)討論分享,然后再由小組代表把小組討論結(jié)果在全班進行分享和討論。
團體心理活動注重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分享和感悟,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有別于一對一的個體心理輔導,它不僅是一種有效的心理輔導,更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活動,為我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一種新的范式,在以往的社團活動、主題班會、紀律教育等形式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豐富了德育教育的載體。
三、活動分享助學生明事理
學生的分享從一開始的只言片語到慢慢能夠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生活,講出自己的感悟和看法,還有的學生能聯(lián)系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提出問題引發(fā)大家的討論和思考。比如在責任的體驗活動完成后,電器班的同學就目前學校的日常生活中哪些是負責任的行為,而哪些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班長站到講臺上分享自己的感受時問全班同學:“大家覺得我負責任嗎?”班上馬上就有同學回應(yīng)說:“不負責任?!卑嚅L接著問“哪些方面呢?”回應(yīng)的同學接著說:“你作業(yè)做好不給我抄”。班長接著說:“嗯,因為我覺得給你抄作業(yè)是對你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大家覺得呢?”這時全班同學給與了熱烈的掌聲。
篇3
這樣的心理對話,幾乎每天都發(fā)生在處于青春期的學生間、親子間、師生間。面對青春期少男少女懵懂的情愫,我校結(jié)合學生的情感需求,對青春期情感教育進行了大膽的嘗試――結(jié)合學生的興趣與需求,與學生面對面,采用平等交流的方式,采用心理疏導法來進行青春期情感教育。其優(yōu)勢在于采用中立的態(tài)度――“既不提倡與鼓勵,也不反對或打壓”,重在“疏”而不在于“堵”,真正把做選擇的權(quán)利交給學生,讓其在活動體驗中明白并自愿選擇正確的情感觀,讓自己能夠理智對待青春期的情感。
方案設(shè)計
本活動設(shè)計在高中一年級上學期后半段,此時高中生已經(jīng)適應(yīng)新的學習環(huán)境,建立起新的人際關(guān)系,隨著對環(huán)境的熟悉以及人際互動的展開,情感問題也慢慢升溫,這個時候正好是介入情感教育的關(guān)鍵時機。而高中階段也是青少年價值觀逐步形成的階段,理性地探討情感問題,有利于學生吸收多元的價值內(nèi)容,幫助他們思考和探索內(nèi)心世界,對于今后形成科學、理性的情感價值觀有積極的影響。我們的方案設(shè)計考慮到了以下幾點因素。
1.結(jié)合學生興趣,降低心理防御
看電影和心理活動是學生喜歡的方式,設(shè)計從欣賞高中生情感有關(guān)的影視入手,在多種心理活動中開展“潤物細無聲”的平等交流,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降低了學生的心理防御。
如,我校青春期情感教育的名稱是“我和青春有個約定”,既有詩意又切主題,避免“青春期情感教育”這類直白的名稱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與心理防御。第一次情感教育活動是影視欣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這部影片是網(wǎng)絡(luò)知名作家九把刀的同名自傳體小說拍成的電影,講述了柯景騰和沈佳宜在高中時期相互有情感但不表白,最終沒能在一起但卻相互祝福的情感經(jīng)歷。我校設(shè)有影視欣賞選修課,而高一又是我校最高的年級,因此帶領(lǐng)學生賞析同齡人故事的電影就顯得很自然而不突兀。當學生看到屏幕上那個大紅蘋果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字樣時,有些學生表現(xiàn)得很興奮,有些學生裝作不在乎,有些學生又有點害羞,但能看出來他們內(nèi)心還是很渴望看這部影片的。放映影片結(jié)束后老師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悉心交流,學生們從影片中認識到“不表白的情感才是最美好的”,達到了預期的活動目的,同時也滲透了正確的愛情感,體現(xiàn)了重在“疏”而不在“堵”的活動理念。
除了采用影視賞析的辦法,我校還采用了學生喜歡的心理活動來進行情感教育。 “我眼中的男生女生”這個心理活動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也非常貼近當代高中生的視野,因此極大調(diào)動起學生興趣,有利于學生通過異性效應(yīng)來不斷完善自己?;顒又?,男女生分組討論自己心目中值得欣賞的異性是什么樣的,特邀的年輕老師也按性別加入到男女生組進行討論,討論結(jié)束后派男女生代表匯報討論成果――男生心目中的好女生:長頭發(fā),外貌好,身材好,萌,聰明,性格穩(wěn)重,開朗活潑,樂觀;女生心目中的好男生:有責任感,有上進心,能保護自己,有才華,性格隨和,高富帥,牙齒白,肌肉均勻,理解人,專一,個人技能好,生活習慣好(如不抽煙,會做飯)等。各年輕嘉賓也分享了自己的觀點,給予學生積極的引導。從活動中看出此階段女生的心理成熟度要高于男生。女生比較看重男生的內(nèi)在品質(zhì)與良好的習慣等,而男生主要看重的是女生的外貌體型。心理學家榮格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理論認為,男性的阿尼瑪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下列四個階段:1.肉體的阿尼瑪階段;2.浪漫的阿尼瑪階段;3.精神上的阿尼瑪階段;4.智慧的阿尼瑪階段。女性的阿尼姆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下列四個階段:1.力量的阿尼姆斯階段;2.行為的阿尼姆斯階段;3.語言的阿尼姆斯階段;4.意義的阿尼姆斯階段。目前,我校女生心目中欣賞的異性的標準水平已經(jīng)超越了榮格分析心理學中的阿尼姆斯的初級階段水平,而男生心目中的阿尼瑪?shù)乃竭€處于初級階段。
2.尊重人性,不貼標簽
在活動設(shè)計時用“青春期情感”來代替“早戀”一詞。 “早戀”在傳統(tǒng)教育中往往被賦予道德不良的色彩,容易給學生“貼標簽”;而“青春期情感”更為客觀且尊重人性,小小一詞的改動卻反映出學校尊重學生的新理念。因此,在情感教育實施的整個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過一次“早戀”的字眼,而用更為客觀的詞語“青春期情感”取而代之。
3.開放性設(shè)置問題,避免社會稱許
開放性的問題才容易讓學生暢所欲言。借助影視人物與情節(jié)設(shè)置開放式的問題,避免設(shè)置有社會稱許性的問題。讓學生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上去評論影視更容易投射自己真實的想法,因為作為一個旁觀者去評論別人比自我暴露要容易。
如,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影視欣賞中,教師通過開放式的問題來引領(lǐng)學生暢所欲言。主要問題有:1.這部片子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畫面是什么?為什么?2.為什么柯景騰不表白?3.為什么兩人最后沒有在一起?這些問題最大的特點就是避免了社會稱許性,問題回答的現(xiàn)場生成性很強,不存在預設(shè)的規(guī)勸與回避,有利于學生真實表達想法。
對于第一個問題,學生不僅提到了教師預設(shè)的一些重點畫面,還提到了很多細節(jié)畫面,比如女孩去看男孩搏擊比賽時穿的是男孩送給女孩的文化衫,以及看到了女孩最終嫁給的人比她年齡大好多等。對于后兩個問題,學生的回答有:有情感未必就要表白、戀愛,可能表達了就連朋友都做不成了;朦朧的曖昧的感情才是最美好的,說出來就破壞了這種美好;因為喜歡,所以不表白,怕女孩拒絕;也因為喜歡,所以不打擾她。還有學生說:女孩喜歡成熟點的男生,因為柯景騰幼稚,所以女孩最后找了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嫁了;柯景騰讓自己更優(yōu)秀,更成熟,才有追女孩的資本。
正是由于這些開放性的問題不具社會稱許性,學生才勇敢地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有利于教師把握學生真實的思想狀況。
4.呈現(xiàn)案例,探討解決辦法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青春期中的情感困惑,我們在方案設(shè)計中加入了“出謀劃策”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呈現(xiàn)了學生情感發(fā)展中典型的案例,比如收到求愛的短信但又想拒絕時該怎么辦?暗戀別人既想進一步發(fā)展但又怕影響學習時該怎么辦?雙方互有好感而一方想約對方單獨出去玩時該怎么辦?學生針對這些典型案例出謀劃策,這為學生解決實際的情感困惑和情感問題提供了實踐依據(jù)。
在呈現(xiàn)案例的時候,避免采用第一人稱的口吻進行敘述,而要采用第三人稱或采用化名,這樣便于學生暢所欲言。教師要求學生先動用自己的智慧去分析思考如何處理,在學生出謀劃策的基礎(chǔ)上由教師給予點撥和指導,讓學生在遇到情感問題時有章可循。
活動總結(jié)與反思
通過活動我們有幾點發(fā)現(xiàn):
學生比教師想象中成熟。從學生的分享來看,學生的思想比教師想象中的成熟,也能和教師坦誠交流。在青春期情感方面,大多數(shù)學生有比較正確的戀愛觀,能夠理性的對待青春期的情感。
青春期情感問題中女生是關(guān)鍵。女生比同齡的男生要成熟,很多女生在情感把握上是比較理智的??梢酝茢啵诟咧猩楦袉栴}上女生是關(guān)鍵,只要女生把握的分寸比較好,令學校和老師們頭疼的“早戀”問題就可能會迎刃而解。
年輕又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有利于貼近學生的心靈,與學生平等交流、傾聽學生,既能站到學生的角度與之共鳴,又可以給學生一些有益的建議。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正處于青春期的高中學子們,異性間彼此產(chǎn)生欣賞和愛慕的情感屬于正?,F(xiàn)象,能夠幫助他們理解情感,體驗成長的過程。如果能夠引導學生科學理解這樣的變化,讓他們在面對情感時不退縮也不過分緊張和夸大感受,自然地去面對這種情感,反而更有利于他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如果想通過“堵”或者忽視的方式來處理,勢必對青少年的正常發(fā)展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
把疏導教育應(yīng)用到青春期情感教育中,最大的好處就是放棄了預設(shè)的說教和悉心的規(guī)勸,而是尊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需求,采取平等、開放的態(tài)度和學生坦誠交流,潛移默化地去傳達教育思想,讓學生有正確的戀愛觀。站在學生的角度,與學生一起去探索情感世界,提供平臺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此基礎(chǔ)上,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價值態(tài)度給學生,幫助他們自我探索和澄清價值,從而更好地認識自我和他人,引導他們建立更加多元和科學的兩性觀和情感價值觀,可以說這是一個全新的嘗試。
參考文獻:
[1]范紅霞,高嵐,申荷永:榮格分析心理學中的“人”及其發(fā)展[J].教育研究,2006(09).
篇4
【關(guān)鍵詞】閱讀,興趣
書,是一泓清澈的溪水,是一片充滿生機的芳草地。書中所表達的真、善、美對于一個人人格的塑造、靈魂的凈化會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我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借著學校開展“書香校園”的東風,我們班級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無窮魅力,讓學生們在書香的熏陶下健康成長。有關(guān)的讀書活動總結(jié)如下:
1.明確目標
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讀大量的書,讀各方面的書,用教師教給的方法及自己的方法進行讀書,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使學生喜歡讀書,有效讀書。通過閱讀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fā)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實學生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使,精神得到愉悅。
2.采取措施,落實活動
2.1 建設(shè)班級圖書角。
學校給每個班級配了書柜后,我們馬上行動起來,讓同學們紛紛把自己收藏的圖書3-5本帶到學校來,充實班級圖書角。“眾人拾柴火焰高”,同學們都懷著“好書共分享”的心態(tài)拿出自己的圖書,在班級中舉行了“好書交換讀”活動,讓學生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書進行閱讀,這樣達到資源共享,即節(jié)省了學生買書的錢,又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班級充滿濃濃的讀書氛圍,不愛讀書的同學在其他同學的感染下,逐步變得愛讀書,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2.2 確保讀書的時間。
平時的閑散時間,大多數(shù)學生只要一走進教室,馬上就安靜下來靜靜地進行閱讀,讀書活動使我們這個原本充斥著各種叫喊的教室比以前明顯安靜了許多,書香和讀書的靜謐慢慢趕走了打鬧的喧囂。每個星期的閱讀課,學生集中在教室閱讀課外書,或者是在學校閱覽室閱讀他們感興趣的書籍,開闊了學生們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更加感受到讀好書的重要性。我還鼓勵學生,在家里每天至少有半小時以上的讀書時間閱讀課外書,讓讀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3.特色活動,凸顯豐富多彩
3.1 做好課內(nèi)向課外的拓展延伸,引領(lǐng)學生開展主題式閱讀。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學習,三分課內(nèi),七分課外?!币虼苏Z文課內(nèi)的閱讀,必須向課外拓展。如何有效地拓展呢?我認為課內(nèi)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交給閱讀的方法,課外閱讀相關(guān)的書目。如果課內(nèi)教學某個作家的作品,課外可以拓展閱讀作家的其他作品,達到進一步對作家作品的深入認識。也可以是與課內(nèi)文章的相似的篇目,達到比較與欣賞的目的。為此,我班開展了主題讀書的活動,利用《新語文主題閱讀》一書,讓學生們通過課前預習批注,課外批注閱讀,讀后交流閱讀心得,不斷地提高閱讀水平。
3.1.1 認識批注?!芭ⅰ本褪抢蠋熤笇W生一邊讀一邊用筆在課本上圈點劃注,把對文章的理解、體會以圈點、勾畫、批注的形式反映出來。這樣可以在閱讀過程中把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緊密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在這兩方面得到和諧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快地提高學生閱讀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1.2 教給批注的方法。①認識生字詞。發(fā)現(xiàn)有不認識的字要及時查字典,注上拼音。②寫出對句子意思的理解。站在自己的立場,聯(lián)系上下文,對一些意義深刻的句子寫出自己的理解,寫出言外之意。③畫出精彩詞句。用三角號、圓圈、波浪線、直線等符號將文中用得好的詞與句子標示出來,在旁邊寫出自己的理由。也可以對寫作方法進行分析,如: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說明方法,劃出寫人物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活動等。④在精彩句段旁邊寫出自己的感想,可以是對句子的理解,也可以是不理解的內(nèi)容。⑤讀了文章,最后寫出自己的讀后感言。
3.1.3 重視交流。為了讓孩子享受到讀完一本書后成功的喜悅,我盡可能地每周利用一節(jié)閱讀課開展讀書交流,學生可以讀背一下自己從《新語文主題閱讀》中知道的名人名言,講自己喜歡的書中片段;可以朗讀一段自己喜歡的文章;可以談一談自己的讀書感受;還可以對大家一起讀過的書展開討論。交流了,認識才會更深刻;展示了,理解才會更深入。
3.2 鼓勵學生“同讀一本書”。
每天的語文課前3分鐘,師生共同誦讀經(jīng)典古詩文,主要是《主題式經(jīng)典誦讀》一書,在熟讀的基礎(chǔ)鼓勵學生進行背誦,比比誰背得多。每個寒暑假,我都與同年級的語文老師共同出謀劃策,引導學生閱讀了《西游記》、《三國演義》、《魯濱遜漂流記》、《愛的教育》、《史記》等書籍,并完成了讀書卡以及有趣的知識問答題,學生收獲頗豐。
3.3 推薦好書常伴,提倡親子共讀。
針對各年齡段學生的特點,我每月都會適時地為學生推薦本月的讀書書目,既為家長解決了基本的茫然,不知道這時的學生該讀些什么書,又讓學生們讀上了這一階段的書目,而且漸漸地也喜歡上了讀書。雖然我們保證學生在校的讀書時間,那怎么樣才能讓學生的讀書成為一種持久的習慣呢?于是我提倡親子閱讀。孩子的不同可能和家長的不同有關(guān),有的家長即使很忙,堅持每天和孩子一起讀一會兒書,哪怕只是做做樣子,也要為孩子樹立一個榜樣。
4.開展讀書評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