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課教學總結(jié)范文

時間:2023-12-07 18:03: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閱讀課教學總結(ji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閱讀課教學總結(jié)

篇1

一直以來,提升教育智慧,打造有效課堂都是我們每個小學語文教師的夢想,大家都在用各種方式去探索,實踐,而教學閱讀研討課可以說是展現(xiàn)自己實踐成果的最好方式,11月18日至23日,我校語文教研組開展了“群讀類學”閱讀教學研討活動,活動中,9位老師都展現(xiàn)了自己獨有的風采。他們有的立意創(chuàng)新,有的勇于突破,有的扎實有效,彰顯出各自獨特的教學風格,現(xiàn)將本次活動總結(jié)如下:

一、聚焦課堂談教學

1、參與面廣,效果良好。

年級

教 學 內(nèi) 容

教師

一年級

《影子》

一年級

《比尾巴》

二年級

《從現(xiàn)在開始》

二年級

《風娃娃》

三年級

《古詩兩首》

四年級

《古詩兩首》

五年級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六年級

《跑進家來的松鼠》

六年級

《我的舞臺》

本次研討課活動,所有的語文教師都是提前準備、積極備課、勇于參與,運用新型教學設備來設計課型。教師們不僅聽課積極性高,而且評課時也是一針見血地進行指導和糾正,給授課教師提出寶貴的課堂教學建議。

2.教學目標的合理性,適合每個學生的發(fā)展。

如何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一直是小學語文教育一個最為重要的課題。綜觀小學生的閱讀實踐,有著太多值得我們擔心的問題。在多數(shù)小學生的課外閱讀中,普遍存在電視替代書籍的慵懶閱讀行為,淺嘗輒止的敷衍閱讀行為,只愛口袋書、漫畫書的偏食閱讀行為,只讀作文選的功利閱讀行為,隨波逐流的盲從閱讀行為,以及無“法”可依的浮躁閱讀行為等現(xiàn)狀。因此,作為語文教學的主體——閱讀教學,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就不能再襲用傳統(tǒng)的以情節(jié)分析為中心的講問型課堂模式而不思革新進取?!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毙W語文閱讀教學要構建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和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的“自主閱讀”模式。“自主閱讀”的教學思想,就是要正確確立閱讀教學的目標、方式,把重“理解”的教學轉(zhuǎn)變?yōu)橹貙W生閱讀的教學;把重教師的“教”轉(zhuǎn)變?yōu)橹貙W生自主的“學”;把單一的問答式教學結(jié)構轉(zhuǎn)變?yōu)槎喾N形式的互動式和自動式教學結(jié)構,極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優(yōu)化閱讀教學過程,實現(xiàn)閱讀課教學效益的提高。 本次活動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很好地彰顯了這一特色。

3、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語文教學的目的應當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文能力,以文本為依托進行訓練,以達到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的提高,這在我們這次的活動中體現(xiàn)很明顯,如:自學能力、寫作能力、識字寫字能力、合作能力、抓關鍵詞閱讀文本的能力、評價能力等等。老師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能根據(jù)學段特點,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注重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這是難能可貴,同時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訉W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學實踐中,組織互動學習的方式,改變過去班級授課中“傳遞--接受”式的師生單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學習小組為主要形式的教學組織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個性。下面僅以“朗讀”舉例說明。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而讀就是培養(yǎng)語感最積極有效的刺激。朱作仁教授曾經(jīng)指出:“抓住語感的培養(yǎng),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北敬位顒又校蟛糠终Z文教師都能以讀促悟,通過朗讀來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或抓關鍵詞句(重點詞語)來反映人物或景物的特點,這點做得非常到位。如:龍娣、王希玲、張玉帶、柯湘等老師在朗讀方面充分體現(xiàn)了“以讀促悟、邊讀邊悟”的語文教學理念。每位老師都能帶領學生充分閱讀文本,從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中去感悟課文、感悟人生?!白x”中盡顯語文課堂魅力。

4.重視激勵評價,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chǎn)生濃厚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例如柯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十分注重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不采用“讀得不錯,很好”這類籠統(tǒng)的評價語,而是根據(jù)學生朗讀的實際水平進行評價,“讀得有感情,把作者心情都表達出來了。”張老師的“語音很準確,并且沒有漏字?!睂W生回答問題的評價,師采用鼓勵、引導、點撥、開竅。在學生回答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時,陳老師采用“敢于積極發(fā)表意見,但思路要換一換?!薄斑@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分貢獻,另一半,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的?!绷硗?,王老師還特別注意鼓勵學困生主動發(fā)言,而且在發(fā)言的質(zhì)量上不提太高的要求。這樣來進行評價會讓學生感到態(tài)度誠懇,評價中肯,進而產(chǎn)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以良好心態(tài)進入學習,自然而然地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5、聽評課扎實有效,提升教師業(yè)務水平。

為了使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更好融合,以評促教,教學相長。本次活動學校在研討課完畢后,還在組內(nèi)安排了互動式評課活動。上課教師談上課思路,教法學法,教學反思,聽課教師暢所欲言,既肯定執(zhí)教老師亮點,又誠懇地提出了商榷之處,使聽課、評課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

二、教學中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

1、學段特點體現(xiàn)不夠明顯

在本次研討課活動中,因為對于新課標學習不夠深入,理解不夠到位,因此有部分教師在教學時沒有根據(jù)自己本年級的學段特點來合理備課,在課堂中出現(xiàn)了問題過難,學生冷場或是問題過易,學生沒有思考的難度等不足。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注重質(zhì)疑的層次感,難易度要適中,將想問的問題用最佳語言表達出來,這就要求老師對學生的回答問題的能力有所掌握。

2、交還自主權,提供學生創(chuàng)新的時空

篇2

關鍵詞: 英語閱讀教學 綜合運用語言能力 教學方法

閱讀課在整個外語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作用。它是全面發(fā)展綜合語言能力、擴大知識面、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大綱也規(guī)定英語教學應注重聽、說、讀、寫、譯五會并舉,因此提高閱讀課的講授質(zhì)量,改進傳統(tǒng)的單一性教法,已成為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一、閱讀課的教學目的和任務

我認為,閱讀課的任務就是通過學習閱讀技巧、打好閱讀功底、進而擴大知識面,增加語言知識、語感程度、背景知識等。另外,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亦是泛讀課的教學任務所定,即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借助于參考書和工具書掃清語言障礙,自由運用該語言去獲取專業(yè)所需要的內(nèi)容和信息。教師只有明確教學目的和任務,方能進行成功的教學。

二、傳統(tǒng)閱讀課教法的弊端

回顧過去,我認為傳統(tǒng)閱讀課教學之所以不成功,不受歡迎,這是因為它有以下缺點:1.舊大綱對閱讀課無切合實際的要求。2.教學安排上沒有予以應有的重視。3.教學指導思想有誤。4.教學無法可依,憑主觀加減閱讀量。5.沒有合適的教材。6.缺乏靈活的閱讀方法。除此以外,我針對傳統(tǒng)的閱讀課教學方法進行了一些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無外乎有以下兩種授課方式,有些教師備課不充分,課堂上把閱讀材料發(fā)給學生,然后大量的時間由學生閱讀,之后做閱讀理解題,教師只起到一個核對答案的作用,授課方法單調(diào)乏味,學生不感興趣,效果不佳。另一種教學把閱讀課當做精讀課講授,逐次逐句地指導學生做分析式閱讀,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是學到了不少語言點,但是學生的閱讀速度及興趣程度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因此如果不實行閱讀課教學的改革,長此下去,勢必造成學生知識面的狹窄,語言能力難以全面發(fā)展的局面。

三、改進教學方法,注重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

首先,突出閱讀,兼顧聽說。由于傳統(tǒng)教法有礙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改進課堂教學,讓學生在閱讀課中同樣受到聽、說、寫、譯的訓練,因為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是相輔相成的,隨著社會對英語口語能力的需要,學生對所聽能力培養(yǎng)的呼聲越來越高,而且聽力測試中的泛聽部分要求學生必須要有很好的閱讀理解能力,所以二者密不可分。因此我在閱讀中加入了聽、說、寫、譯等方面的訓練,具體做法如下:

充分利用課上的五分鐘,組織學生作英語讀書報告(Reading reprot)。

第一學期:閑談(Free talk)

因為新生剛?cè)雽W,還不大適應大學生生活,也容易產(chǎn)生恐懼緊張的心理,因此在要求學生作報告時不宜要求過高,讓他們站在講臺上隨便用英語講個笑話或介紹一下自己,或者由老師提問幾個小問題,諸如:你喜歡閱讀嗎?你愛讀什么小說?你最喜歡的作家是誰?愛好是什么等簡單問題,這樣學生們再與老師的對話中會逐漸消除初次站在講臺上面對全班同學的恐懼心理,從而堅定了自己的自信心。

第二學期:讀書報告(Reading report)

要求學生課后閱讀報刊雜志、小說等或聽廣播??措娨曋缶湍骋粺狳c新聞寫成報告形式并在課堂上表述出來,這一輪的訓練使學生們在閱讀收集資料中既獲得了課上所學不到的知識又鍛煉了寫作能力,進而又訓練了口語表達能力。

第三學期:讀書報告(Reading report)

要求學生課外閱讀英文報紙、雜志小說等,然后寫讀后感。重點放在觀點陳述上,讓學生在閱讀中加深了對內(nèi)容的理解,進而準確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及讀后的感受。

第四學期:(Oral composition)

我準備了近50英語作文題,制成題簽形式,讓學生當堂抽簽,稍做準備,然后表演出來,經(jīng)過了前三輪的口語訓練,學生們表現(xiàn)得都很出色,此項訓練我經(jīng)過了幾屆英語專業(yè)班學生的嘗試,因為學用緊密結(jié)合,知識掌握得更牢固,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能力,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很受學生的歡迎。

其次,利用好課上的45分鐘,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1)十分鐘快速閱讀訓練:要求學生在十分鐘內(nèi)讀一至兩篇快速閱讀材料,依據(jù)難易而定。學生閱讀后,按要求做出答案,并由老師填好速度測試表,即每名學生每次的每分鐘閱讀的字數(shù)(wpm),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閱讀材料的數(shù)量不斷加大,內(nèi)容逐漸加深、加難,wpm也應穩(wěn)步提高。

(2)指導閱讀:課堂上老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材料時,授課重點不應是讓學生分析詞、句之間的關系,而應讓學生圍繞著一個專題收集信息。這其中,老師應講述該材料的適當背景及相關的知識,使學生對材料內(nèi)容有個初步印象,然后要求學生速讀材料,進一步理解材料的內(nèi)容,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個別新詞,難句、不易理解的段落做少而精的講解,并指導學生學會篩選信息,快速取文章精華的能力。然后老師以問答、對話、討論等方式對文章的內(nèi)容組織學生自由陳述。讓學生既鞏固了新知識,又鍛煉了歸納總結(jié)的能力,進而又鍛煉了言語實踐能力。這種教學形式深受學生的歡迎。他們感到課上學生實踐活動多,外語氣氛濃,生動活潑。因此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閱讀能力普遍有較大的提高。

另外,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提高翻譯寫作能力。要求學生大量閱讀文章,從中獲取更多、更新的知識和信息,課上時間是微不足道的,教師必須認真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3)課外閱讀:根據(jù)課上不同體裁的文章,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有些文章內(nèi)容有趣,寓意深刻回味無窮。利用學生興趣十足的感覺要求學生課后寫出讀后感,另外有些文章取材于英美著名小說、文學作品、劇本等因此適時地布置學生查找原版著作或作者簡介、背景資料等,并挑出課文中某些生動形象的句子,讓學生們翻譯,這種練習,由于句子均為原版文學名著,使學生們初步嘗試到了做一回翻譯的感受,很受學生們的歡迎。除此以外,我要求每位學生每月讀一本簡易的英文讀物,并提交讀書報告,教師定期給予講評。通過課外作業(y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們在廣泛的閱讀中既牢固地掌握運用語言的各種能力,又促進了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以上教學實踐表明,把單一的閱讀教學變成以閱讀為主的語言實踐教學是閱讀課教學的一種新的嘗試,它彌補了精讀、泛讀課本的不足,緊跟了時代,促進了口語、聽力、寫作課等的教學,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扭轉(zhuǎn)以往學生“重精輕泛”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它為培養(yǎng)將來的多種應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礎。

總之,英語教學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要通過各種手段使學生學會使用語言,以達到大綱“培養(yǎng)學生用語言進行交際能力”的教學目的,從而培養(yǎng)出更多合格的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外語教學與研究.1990-1991.

[2]國外外語教學.華東師范大學,1993.2.

篇3

在閱讀課教學中詞匯教學非常重要。本文在分析對外漢語中級閱讀課詞匯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探討了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與詞匯記憶方法,以期豐富對外漢語閱讀課詞匯教學手段,提高教師的漢語閱讀課教學水平,增強外國學習者的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

對外漢語;中級;閱讀課程;詞匯教學;現(xiàn)狀;教學方法;記憶方法

云南紅河學院擁有大量來自東南亞的留學生,由于地理優(yōu)勢和學習時間較長,他們的漢語水平絕大部分都是初、中級以上,上好中級水平的閱讀課將會對加強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起決定性的作用,同時也對其他漢語技能課程起輔助作用,從而幫助他們從整體上提高漢語水平。詞匯作為閱讀課的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到底教什么,該怎么教,學生怎么學,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中級閱讀課的詞匯教學現(xiàn)狀

1、生詞太多、太難阻礙學生閱讀

閱讀是個復雜的認知過程,阻礙順利閱讀的因素很多,但影響漢語閱讀的最大障礙是詞匯量的不足,生詞太多往往會增加閱讀的難度。[1]高彥德等(1993)也指出:“專業(yè)詞匯少”被列為閱讀的第一大困難。生詞太難主要表現(xiàn)在有時候漢語詞匯與學生母語詞之間的指稱范圍不同。有的漢語詞義指稱范圍比學生母語大,有的詞義指稱范圍比母語小。另外,漢語詞與母語詞匯的詞性不同、感彩不同等,也會增加學生的閱讀的難度??s略詞和新詞新語如“跳槽、撞衫、奔奔族、半糖夫妻”等很多字典上都沒解釋,讓學生非常困惑,甚至誤解,因此閱讀教學中詞匯教學非常重要。

2、不當?shù)脑~匯教學方法影響閱讀水平的提高

教師的詞匯教學方法在閱讀課教學中舉足輕重,筆者對紅河學院所有漢語教師進行了調(diào)查,將其教學方法大致總結(jié)為以下三種:

(1)直接翻譯法。由于一些老師會說留學生的母語,尤其在越南語中很多詞匯和漢語詞匯有互相對應的關系,老師們習慣用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翻譯來進行講解的,這種方法很實用也很方便,講解得比較輕松,卻存在很大問題,學生母語詞匯和漢語詞匯意義的范圍不一樣,不可能只存在簡單的對應關系,甚至有的詞匯無法找到相對應的詞匯,這樣一來,會對學生產(chǎn)生誤導,學生不明白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該怎么用。

(2)搭配和組合法。教師會教學生一些搭配組合,如動賓搭配,這樣的確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詞語,但是要達到正確得體的使用的目的,還是存在問題。盡管教師在授課時非常盡力,仍不能解決學生技能操練的問題,他們還是會犯“幫忙朋友”、“交換思想”這樣的錯誤。

(3)教師例句+學生造句。對于一些“重點詞語”的處理,教師們通常是例句+練習,教師先造個句子,然后叫學生起來造,大多學生造的句子基本對,但常常是孤立的,與語境和閱讀內(nèi)容毫無關系,甚至背道而馳,這樣一來,對于造句是為了提高閱讀技能訓練這一目的根本無從談起。

二、中級閱讀課詞匯教學方法探索

閱讀課上的詞匯教學是服務于篇章的理解,所以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詞匯處理有機結(jié)合才會推動詞匯知識與閱讀的相互促進,但漢語詞匯豐富多彩,浩如煙海,要使學習者盡快地理解、掌握、記憶它們,使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詞匯處理相得益彰,就涉及到在漢語閱讀課詞匯部分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記憶的方法。

1、教什么

對于學生在閱讀文章中遇到的生詞,教師應該有選擇性地講解,應始終以學習者的需求為中心,即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技能和閱讀理解水平。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選擇生詞:

(1)選擇使用頻率高的詞匯。在閱讀課中,有些詞是需要學生既能理解又能在口頭和書面交際中準確運用的詞,這類詞是常用詞,也叫主動詞匯;有些詞匯只需學生能理解即可,這類詞是非常用詞,也叫被動詞。在選擇詞匯時就應該選那些積極詞匯成為講解的重點,因為它們對學習者獲取新概念往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被動詞讓學生自學。

(2)選擇構詞能力強的詞匯。漢語里有這樣一些詞,它們比較穩(wěn)固,使用頻率比較高,詞匯里的大量的詞語都是由它們構成的,如“學”可以構成“學習、學生、學校、學期、學費、學號”等等。選擇教授這些詞匯,有助于幫助學生輕松掌握生詞,培養(yǎng)學生猜詞和記憶新詞的能力。

(3)選新詞、新語。閱讀材料中出現(xiàn)漢語新詞的幾率是很大的,因為篇章本身要求貼近生活,并且有一定的新鮮感和時代感。新詞、新語的核心意義有社會性和文化色彩。如“給力、裸婚、月光族、驢友、水貼、秒殺、低碳、閃人、房奴”等等,這些新詞語對不太了解中國當下文化的學生來說,是巨大的挑戰(zhàn)。教師講解這些新詞語可以讓學生從中感悟它們深層次的文化蘊涵,有助于學生更快更好的理解閱讀內(nèi)容。

(4)選與文章話題有密切的文化來聯(lián)系。以話題為“中國藥膳”的文章為例,我們偏向選取“藥膳、藥物、食物、營養(yǎng)、健康”等為重點講解的詞匯,因為它們與文章話題有密切的文化聯(lián)系,易于牽連文章中其他與話題相關的詞語。

2、怎么教

閱讀課詞匯教學方法與其他課型中的詞匯教學方法有所區(qū)別,應該圍繞提高閱讀技能來組織教學。

(1)總結(jié)法。中級閱讀課中的詞語教學應該注重在初級階段的基礎上介紹詞語構造規(guī)律,介紹詞義的組合和聚合,對字詞進行總結(jié)性學習。比如總結(jié)造字法,尤其是形聲字的造字規(guī)律,總結(jié)介紹聯(lián)合、偏正、動賓、補充、主謂五種構詞方式,幫助學生從總體上把握字詞的結(jié)構。另外加強對單音節(jié)詞根的教學,因為它們是構詞的主要材料。還要注重對詞綴的教學,因為其構詞能力較強,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有了一定的構詞知識后,學生可以根據(jù)構詞規(guī)則舉一反三,能夠自己猜詞,不斷擴大詞匯量。

(2)語境教學法。如果不能運用結(jié)構特點推知詞義,比較有效的詞匯教學方法是求助于語境的提示作用。所謂“字不離詞,詞不離篇”,把詞匯放在具體的語境之中去理解和使用,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借助上下文語境對詞義進行推斷和理解的能力,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3、怎么記

為了擴大詞匯量,防止遺忘,教師和學習者應采取各種方法增強詞匯學習和記憶的效果。

(1)理解復述記憶法。閱讀課上大量的詞匯輸入,是要通過反復的閱讀實踐和操練,才能使學習者由辨形、識義到自然地輸出使用,并不斷地積累下來,才可能進一步的為聽、說、讀、寫掃清障礙。[2]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帶領學生理解復述生詞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閱讀課詞匯的能力。學生通過理解閱讀材料后,可以進行自我復述材料來提高詞匯的記憶。復述的內(nèi)容不一定要完美無缺,但只要所學詞匯盡量用在其中就可以了。教師可以寫出簡單的線索讓學生對其進行復述,如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報刊語言教程》中第三十五課閱讀(一)“妻送丈夫投案”,我們可以給出簡單線索圖:通過這個簡單的線索圖,整片篇閱讀內(nèi)容就呈現(xiàn)在眼前,看著這個線索進行復述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學生記住新學的詞匯也同時達到了運用詞匯的效果。

(2)聯(lián)想記憶法。在學習詞匯時,應該鼓勵學生做出自己的詞匯聯(lián)想,語義聯(lián)系在生成話語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應該采用以語義場為基礎的詞匯呈現(xiàn)方法。[3]如果閱讀材料很難復述,故事性不強,教師可以訓練學生通過自己的聯(lián)想加以記憶。如“難怪”、“討厭”、“煙癮”、“干脆”,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聯(lián)想把這些詞聯(lián)系起來記憶:“他的煙癮很大,難怪他妻子會討厭他抽煙,后來干脆不理他。”也可以通過串珠聯(lián)想記憶,讓學生拿出一張紙寫上“詞匯——匯集——集體——體會——會議”等等,一直盡量寫下去。這種串珠聯(lián)想記憶法,就像滾雪球一樣會越滾越大,而學習者記憶詞匯也顯得比較有趣,即擴大了學生的詞匯量,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網(wǎng)絡歸類記憶法。面對眾多而雜亂的漢語詞匯,學習者很是無奈,如果學習者對其進行網(wǎng)絡歸類整理,則可以大大提高記憶效率和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不同的話題對詞匯進行歸類記憶,如圍繞“包餃子”這一話題可以把與包餃子這一活動有關的詞匯按詞性歸類:名詞(面、水、碗、筷子、肉餡、鹽、醋);動詞(拌、揉、搟、包、吃、嘗);形容詞(難看,辛苦,好,漂亮,粗,細,臟)??梢园阉鶎W詞匯按一些屬性歸類,如,花:、荷花、桂花、桃花、櫻花、梅花;家禽:雞、鴨、鵝、牛、羊。也可以把發(fā)音相似的詞放在一起。如,怕、帕、爬、扒、啪、耙。利用網(wǎng)絡漢語詞匯具有網(wǎng)絡型的特點進行學習,有利于幫助學生識記和積累漢語詞匯,當學生頭腦中形成的詞匯網(wǎng)絡越大、越完整的時候,他們運用漢語詞匯的能力也就越強。

三、結(jié)語

本文提出的方法不僅有助于教師指導學習者學習,學習者也可以在課后通過這些方法掌握更多的詞匯,在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之中,學習者能夠?qū)⑦@些知識有效地運用到閱讀實踐中,為提高漢語閱讀理解能力打下扎實的詞匯基礎,從而增強了漢語實際運用能力,真正達到漢語教學的目的。

作者:羅彩文 單位:云南紅河學院國際學院

【注釋】

[1]劉頌浩.對外漢語教學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26.

[2][3]張毅.談閱讀課中的詞匯教學[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96-97.

【參考文獻】

[1]孟繁杰,陳璠.對外漢語閱讀教學法[M].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8.

篇4

新課標小學語文閱讀課由于在新課標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都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難以在新背景下較好地實現(xiàn)新課程教學目標,在新課標背景下對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已經(jīng)是學校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必然措施。因此,對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模式及方法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也是促進小學語文閱讀課更好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一、小學語文閱讀課現(xiàn)狀和新課標要求

(一)小學語文閱讀課現(xiàn)狀

一直以來我國小學教學都是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開展,所有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所以,對取得成績的直接作用力比較弱的小學語文閱讀課等課程的重視度也就非常小??偨Y(jié)當前小學語文閱讀課現(xiàn)狀主要是:學生閱讀機會少、閱讀重視度不高、閱讀能力差。

(二)新課標要求

新課標對小學語文閱讀課的要求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認識能力。開展閱讀課的最主要的出發(fā)點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在新課標背景下,只有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基礎上才能夠讓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主動通過閱讀方式認識世界,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

二、新課標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一)設計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案,明確教學目標

過去小學語文閱讀無法順利開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校和教師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按照新課標要求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案而導致閱讀課無法發(fā)揮有效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給予閱讀課足夠的重視,并努力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對每一堂閱讀課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比如設置知識與技能目標、方法目標以及情感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從而讓學生在閱讀課中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能力的同時從中得到更多感悟。

(二)指導學生要做好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學生在教師精講課文之前獨自對文章進行初次了解的過程。若學生在上閱讀課之前就已經(jīng)把文章閱讀一遍,那么就能夠大體了解文章的主要結(jié)構、主要內(nèi)容、表現(xiàn)方法以及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等,在教師精講的時候就能夠更加有感觸,還能夠通過教師講解解除自己的疑惑,提高整個閱讀效率。對于如何提高課前閱讀的效率,筆者認為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幾個問題,或者讓學生自行設置一些問題,然后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文章,在閱讀文章之后自己嘗試著解答這些問題,也就能夠使閱讀活動更具針對性和目的性,提高效率。比如,在學習《琥珀》這篇課文時,教師在課前就可以為學生設置這樣的問題“琥珀是怎么形成的”、“松脂球又如何演變成為化石”、“文章中有一個新詞‘約莫’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詞語代替”等。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預習文章,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

(三)在教學過程中設置閱讀障礙

所謂的閱讀障礙并不是實際所說的障礙,而是指為了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教師在課堂上設置一些比較有挑戰(zhàn)性的、與閱讀課文有關的問題,要求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解答這些問題。比如,在閱讀學習《揠苗助長》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在講課時設置這樣的問題“農(nóng)夫為何費了那么多的力氣禾苗不但沒有長而且還枯死了呢?”“如果你是農(nóng)夫,那么在這個事情中你會怎么處理呢”等。讓學生在了解拔苗助長壞處的同時能夠設想若是自己會如何做,為學生展開一個新的想象空間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時多加思考和想象的好習慣。

(四)科學利用教學評價的重要推動力

教學評價不僅是反映一個學生一段時間以來的學習狀況,在很多方面更是激勵學生的重要手段,而且這種教學評價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過程中應該注意看學生進步的、好的方面,而不是學生不好的方面,多用一些鼓勵和表揚性的語言來評價學生,讓學生在不斷的鼓勵中提高自信心,慢慢地喜歡閱讀課,喜歡閱讀課老師,提高語文閱讀的積極性,從而推動閱讀教學更好發(fā)展。

三、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由于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國的小學語文閱讀課程還存在著較多問題。在新課標背景下,為了能夠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有效性,小學語文教師除了要對小學語文閱讀的現(xiàn)狀進行全面了解和深刻反思之外,還要通過設計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案、明確教學目標以及利用好教學評價等形式來激發(fā)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促進小學語文閱讀課程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教學能力的提高;結(jié)束語

現(xiàn)行的語文課教學有兩種,一種是“知識理解型”的教學,一種是“思維訓練型”的教學。

前者教師致力于讓學生理解語文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一般按照“解題――釋詞――分段――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練習”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強調(diào)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只讓學生理解語文工具的知識,而忽視培養(yǎng)他們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

后者教師致力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閱讀課文――教師提問――學生討論――教師總結(jié)”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則強調(diào)語文課程的發(fā)展性,而比較忽視語文的工具性。只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而不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

學生是具體的、活生生的、有豐富個性的、不斷發(fā)展的主體,因此,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指在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自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知識、發(fā)展智能、完善人格。

一、閱讀教學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衡量語文閱讀教學是否科學,是否合理的標準:1、是否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2、在教學中是否體現(xiàn)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3、是否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確處理基本素養(yǎng)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系,即正確處理基礎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關系;我認為閱讀教學應注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掌握語文工具的知識和學會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并重點培養(yǎng)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運用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因此我覺得現(xiàn)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1、閱讀課教學方式的轉(zhuǎn)變。

傳統(tǒng)的閱讀課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qū)W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復操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說形成末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

閱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沉悶,被動的了。而樂于去學,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中。“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來達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2、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法指導。

互動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學實踐中,組織互動學習的方式,改變過去班級授課中“傳遞――接受”式的師生單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學習小組為主要形式的教學組織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個性。

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為本,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二、促進教師閱讀教學能力的提高

一般來說,在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有著很多研究。但在教學方法的研究不夠。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教育、教學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廣大教師積極參加新的英語課程改革和實踐,教師和學生都充分認識到了學生語文閱讀的重要性,并積極加強研究和實踐。 在設計導入內(nèi)容時,需注意的問題 。

第一,閱讀課的導入部分不宜占用過長的上課時間。畢竟導入環(huán)節(jié)只是閱讀前的熱身活動,是為閱讀文章做準備,占用時間過長,會導致學生難以把握教學重點,降低閱讀課效率。

第二,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二者是可以有機結(jié)合的。比如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文章標題,想一些可能會出現(xiàn)在文章中的詞匯,這個活動既可以解決詞匯問題,也能激發(fā)學生已有的、關于文章內(nèi)容的背景知識。

第三,在設計導入部分的背景知識時,要認識到其原則是使學生們意識到他們并非對文章內(nèi)容一無所知。每個人對他所讀的文章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了解,如果他們不具備相關的背景知識,需要幫助他們建立相關的背景知識,以確保學生有足夠的信息來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

總之, 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不僅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同時,讓學生為今后的學習打好了基礎,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必將事半功倍。然而,興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各種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讀書的興趣也必然在讀書的實踐中形成。經(jīng)常閱讀課外書的學生,知識面往往寬一些,理解能力強一些。反之,那些常年不讀課外書的學生,知識面窄一些,理解能力弱一些。只要對讀書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使你忘掉疲勞,驅(qū)散懶散,使你奮發(fā)。從而把讀書看作是最快樂的事情,喜歡他,而不是厭煩他。

篇6

一、激發(fā)想象,理解意境,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要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必須從培養(yǎng)想象力入手。語文教學中常常要借助想象,再現(xiàn)詩文中所描繪的情景,使人產(chǎn)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受。教師可通過提問、設疑、情景再現(xiàn)等方法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讓學生很好地融入情境,產(chǎn)生更深的感悟,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興趣會越來越濃厚。興趣有了,閱讀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二、教師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

在鉆研課標、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梳理出單元及本學期教材的教學重點,從而有選擇、有目的的制定出閱讀教學計劃?;蚋鶕?jù)自己興趣愛好制定出相應的計劃;或根據(jù)時間安排制定相應計劃,如學期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等,這樣既方便指導日常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也便于階段性小結(jié),即時反饋閱讀實踐中的相關信息,查漏補缺。

三、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選擇閱讀素材

閱讀材料的選擇,既要為拓寬學生的視野提供必要的準備,又不能游離于課堂教學之外。教師可根據(jù)當前教學內(nèi)容向?qū)W生推薦作品,體裁相同類,題目相同類,題材接近類,風格類似類,便于閱讀教學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

教師盡可能向?qū)W生推薦優(yōu)秀作品,向名著學習,向精品要質(zhì)量,這樣,學生閱讀能力會大增。

四、轉(zhuǎn)變師生角色,積極參與閱讀課教學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先鉆研教材,閱讀教參及相關資料,然后寫出教案。課堂教學時,教師常常采用談話的方法,將“預設”好的問題與結(jié)論,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猜測。這種“請君入甕”式的教學,使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接受狀態(tài)。久而久之,學生的個性被泯滅,創(chuàng)造的天賦被扼殺。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改的方向,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元素融入到閱讀教學中,或分組交流、或討論爭辯,讓真理在質(zhì)疑、辯論中大放異彩,讓師生心智在合作中得到最大的愉悅,相信這既是一次知識的浸潤與傾注,也是一種能力的鍛煉與提升,更是師生情感與品德的陶冶和升華。

五、加強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做讀書筆記、寫心得體會的學習習慣

篇7

一、存在的問題

1.輕視對整體篇章意義的關注。盡管教師和學生在對閱讀課的認識上發(fā)生了變化,但單句的理解和詞匯、語法的學習仍是閱讀課教學的重點。學生習慣對閱讀材料逐字逐句地理解,仔細地將文章中詞和句子結(jié)構加以辨認和分析,對于沒讀懂的詞和句子總是反復閱讀.如果學生過多地把注意力用于表層結(jié)構的辨認處理,那么給予篇章意義的注意力就越少。這樣既影響了閱讀速度,而且使大腦信息處理過程出現(xiàn)停頓甚至中斷。而且在孤立地學習單個詞語時,學生一般都傾向于記憶詞語最普通最常見的詞義,從而在語言的實際運用中很難根據(jù)具體的上下文來理解和解釋詞語。采用這樣的閱讀方法,閱讀者即使把每一句子讀懂了,也無法整體理解篇章意義。根據(jù)調(diào)查,近80%的教師在閱讀課中更注重課文單句的理解和詞匯語法知識的講解.半數(shù)學生認為詞匯量大小是決定閱讀理解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有94%的學生覺得閱讀中最難的是文章整體思想的把握或是對作者寫作意圖的推測。

2.學生缺乏有效閱讀方法的指導和練習。調(diào)查顯示,學生的英語閱讀方法單一,不能根據(jù)不同體裁、內(nèi)容的文章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有35%的學生在遇到生詞較多、難度較大的文章時,存在畏難情緒:半數(shù)學生碰到生詞時習慣查字典或問老師。調(diào)查還發(fā)現(xiàn)只有不到30%的英語教師對學生做過猜測生詞方法的指導。有90%的教師對自己學生的閱讀水平感到不滿意或很不滿意,并認為學生閱讀中的主要困難和障礙是學生有不良的閱讀習慣,如唇讀、指讀等,缺乏必要的閱讀技巧以及詞匯量太小。84%的學生在閱讀時有做筆記的習慣,即在他們認為設題中會涉及到的重要句子下劃線,但各人所看重的地方卻不同。70%的學生看重文中出現(xiàn)的時間、年代等細節(jié),只有20%的學生會關注所閱讀文章的導入部分和結(jié)尾部分或每個段落的主題句。

3.閱讀課教學中講授法占主導地位。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目前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所采取的方法主要以講授法為主。盡管新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已成常規(guī)的一種教學形態(tài),但有67%的教師卻在閱讀課教學中更多的采用了講授法。筆者通過分析得知,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師和學生都認為閱讀訓練直接與應試相關聯(lián),講授法和一定量的題型訓練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已形成備考習慣,很大程度上淡忘了雙方的交流,忽視了學生的參與度。

二、問題分析

首先,目前高中學生在記憶詞匯方面存在一定的誤區(qū),他們往往采用的是死記硬背的方法,而很少去追究詞匯的用法,這樣所記的單詞是一些孤立的、失去活性的對象,對于提高閱讀的速度和準確把握整個篇章意義的幫助不大,而且很容易遺忘。

其次,在訪談中,大多數(shù)學生談到他們在閱讀中無意識地已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和技巧,但這些經(jīng)驗、技巧的獲得只是零散的,還未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特別是在對文章主題思想進行歸納總結(jié)和重新組織時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并未形成多樣自由的應對策略,這也正解釋了為何94%的學生認為閱讀中最難把握的是文章的整體思想的原因。

最后,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以及語言思維習慣的不同,使得學生對英語學習存在很大的畏懼心理。如何調(diào)動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性,彌補他們在情感、意志和行為習慣等方面的缺點和不足,這也是擺在每個中學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

三、教學建議

在教學工作中,筆者深切的感受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尤其要注重向?qū)W生傳授各方面的知識,擴大他們的知識面,這樣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和靈活運用能力。此外,教師要在精讀教學的基礎上加強泛讀的教學,加大語言的輸入量,要學生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增加對語篇的認識,增強語感。因為我們知道,哪怕是一個很用功的學生,如果僅讀好教科書是很難形成課標中對學生實際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的。作為教師,既要精心備課,與不同教學對象、內(nèi)容和教學階段相適應外,還要在閱讀技巧方面對學生進行著力指導,最終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

篇8

關鍵詞:閱讀能力;教學方法;導入方法

作為高中英語教師,我們應在教學過程中改變自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應新課標要求,使得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習效率。以下是筆者以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jié)的在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中對于改變自身教學理念、模式的經(jīng)驗。

一、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在高中英語課堂上,我們的教學應包含以下兩種活動:解釋領會與實踐。簡單地說,就是為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應用與交流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景模式。而在英語閱讀課上,教材就是我們教學中教學與實際相結(jié)合的契合點,所以,我們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加強對學生英語基本功底的夯實與其對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的提升。

二、閱讀前的教學方法

閱讀前的任務就是導入新課,即如何開課。導入的主要目的是引出話題,激發(fā)興趣。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焙玫膶肟廴诵南?,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做好良好的鋪墊。導入的方式有很多種,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采用多種形式導入新課,要注意導入的目的性、趣味性和關聯(lián)性,帶領學生愉快地進入課堂。導入的方法大致可以歸納如下:預測導入

法;問答導入法;背景導入法;歌曲導入法等。通過導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閱讀中的教學方法

篇9

關鍵詞:閱讀課教學 提問 思維

提問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文本、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交流的方式,是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隨意和粗糙的問題會使英語閱讀課課堂活動流于形式,不僅不能挖掘出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而且會打消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一個好的問題不僅能提供教學和學習效果,還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啟發(fā)他們的思維與想象力。因此,采用適當?shù)奶釂柌呗詫τ谔岣吒咧猩挠⒄Z學習意義重大,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還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

一、課堂提問的幾個原則

1 課堂提問要注意問題的難易適度

如何提問是一門藝術。問題太過膚淺激發(fā)不了學生的熱情;但是太深奧學生又回答不了,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出正確估計,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

2 課堂提問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的提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那么學生學習就有了動力,就會積極思考,并在老師的引導啟發(fā)下步步深入地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問題并解決問題。反之,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激發(fā)不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即使在努力思考,也是被動的思維,完成任務式的學習,更體現(xiàn)不了學生課堂的主人的角色。

3 課堂提問一定要具有啟發(fā)思維的作用

教師不能為提問而提問,只有合適的課堂提問,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其積極思考,努力尋求問題的答案;才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才能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并在學習中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例如,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要盡量避免用yes和no就能回答的問題,要少用True-or-false questions,而要多注意what,how,why之類問題的設計。

4 課堂提問要注意廣泛性。面向全體學生

課堂學習是學生的集體活動,應給所有學生回答問題、表達自己的機會,決不能將課堂提問變成只對尖子生,而要充分調(diào)動多數(shù)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都能參與,共同提高。

二、關于課堂提問的建議

1 讀前預測法

課文的標題往往體現(xiàn)文章的主旨,課文中的插圖一般能對課文內(nèi)容提供一些線索。因此,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前,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標題或插圖,結(jié)合自己平時所積累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大膽地推斷或預測,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比如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二Unit 3,可以讓學生通過標題“the curse of the mummy”結(jié)合電影《木乃伊歸來》猜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如提問“What do you think the passage is mainlyabout?”來激發(fā)學生的對文章內(nèi)容的興趣。

2 承前啟后法

牛津高中英語每個單元中Reading和Proiect內(nèi)容是相關聯(lián)的,那就可以用和Reading有關的問題自然地導入Project的話題,這樣既能復習已學內(nèi)容,又能引起學生對要學內(nèi)容的關注,還能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單元的完整性。如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一Unit 3 Proiect導入時,可以提問“What do you learn fromAmy's experience?”然后根據(jù)學生回答“Health is the most im-portant.”再追問“How can we keep healthy?”這樣,就能完成從已學內(nèi)容到要學內(nèi)容的自然過渡。

3 讀中巧問法

在閱讀和分析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明確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或是某一類文體的寫作特點。比如,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三Unit 1Reading課文中提到“a tall man”,可以提問“Who is the tall man?Why is he mentioned here?”通過問題的設置讓學生知道小說的特點―情節(jié)要設置玄虛。

4 讀后討論法

學生通過課堂閱讀活動能夠掌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但對于文中作者的觀點或提到的一些問題,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見解。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兩難或開放型的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完整表達自己的觀點,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四Unit 1 Reading,可以讓學生利用課本信息加上日常生活常識重新組合,總結(jié)出廣告的利與弊,再分析對廣告的合理態(tài)度。模塊一Unit 2 Reading中關于青少年與父母的矛盾,可以讓學生假設自己是其中一個人物來處理這場糾紛。本人曾在模塊二Unit 3 Reading讀后活動中,設置問題“Do you think thedeath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urse of the mummy?Why or Whynot?If not,then what may be the cause?”讓學生選擇自己的觀點,并用文章中的一些信息或課外知識作為論據(jù),結(jié)果學生完成得非常出色,而且思維方式比較獨特。

篇10

一、任務型閱讀課文教學的分階段任務

把課文作為整體來教,首先要求教師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整體內(nèi)容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傳授知識和進行技能訓練的語言環(huán)境,吸引學生進入交際角色,使課文教學成為教師、教材、學生相互作用的積極過程,使課文閱讀前的熱身和預讀有效地起到導人的作用;閱讀中,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重點,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幫助學生歸納主題,引導學生把握文章段落大意,梳理并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捕獲文章細節(jié)信息;閱讀后的任務體現(xiàn)為討論與運用,引導學生整合閱讀材料和已有知識結(jié)構,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構建新理念,提出新觀點。

在設計閱讀課任務時,盡可能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抓住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符合學生的實際和貼近課文話題,注重層層深入,形成由初級任務向高級任務過渡再由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huán)。

二、設計讀前活動任務,有效導入課文教學

閱讀課教學的有效導入除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進入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外,還能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課文閱讀提供背景知識,為整體理解課好準備。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出以下方法。

1 提問法

教師可以提出一些跟課文有關的問題。所提的問題應是學生所熟悉的,有把握作答的,或是經(jīng)過事先布置查閱資料能夠回答的,從而使學生得以把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課文聯(lián)系起來。

2 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互相交流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彼此學到新的知識經(jīng)驗,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閱讀活動中,活躍課堂氣氛,增強互動性。

3 利用多媒體手段和圖片資料

利用多媒體手段輔助英語閱讀教學能夠為學習者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能夠生動直觀地激活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除了網(wǎng)絡視頻資料,教師還可以用教學掛圖,或課本上的圖片輔助教學。

4 填寫表格

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填寫相關話題的表格來激活學生大腦中的相關圖式,同時通過搶答的方式讓學生相互提問,交流自己所了解的知識,為學習課文內(nèi)容做好鋪墊。

三、設計讀中活動任務,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課文閱讀教學必須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重點,而培養(yǎng)和提高閱讀技能就是要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筆者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 注重語篇教學,設計“自上而下式”

(Top-down)閱讀任務。語篇教學即從語篇分析人手,把閱讀材料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是一種從整體到部分、自上而下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從課文的結(jié)構和內(nèi)容人手,幫助學生獲取和掌握文章傳遞的信息,同時逐步培養(yǎng)學生恰當使用語言的能力,達到分析課文、打語言基礎以及培養(yǎng)交際能力三者有機結(jié)合的目的。主要方法有:整體教學法,線索教學法和細節(jié)教學法。

本文以整體教學法為例。教師可讓學生快速閱讀文章,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組織結(jié)構和寫作意圖。教會學生在閱讀時注意文章的標題、首段和尾段以及每一段的第一句話,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文章首段一般會揭示主題,引出文章的核心問題。而作者通常會在尾段概括全文的內(nèi)容,再次闡述中心思想,并與首段相呼應,使讀者對文章內(nèi)容有更清晰的認識。筆者通常會引導學生在快速閱讀中思考以下問題: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以此幫助學生迅速捕捉文章中的主要信息和事實,提高總結(jié)和概括的能力。并要求學生概括各段大意或給文章分段,以幫助學生歸納文章的主旨大意。例如,筆者在教學模塊6 Unit 6 Reading部分的An Exeit-ing Job時,設置了以下練習:

Task:Skim the text and gee how many parts you can divide the text,then get the main idea 0f each part and the whole passage.

Part 1(Paral-2):The writer describes his job as a voleanologist,

Part2(Para3-4):The writer describes his first sisht 0f a volcano eruption.

Part3(Paras):The writer ex,presses his love for his job and vol-canoes.

The passage mainly describes the writer'sfirst sightofavolcano eruption and expresses his love for volcanoes and his job as avolbanologmt.

以上任務能有效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獲取文章的主要信息。

2 培養(yǎng)學生猜測生詞的能力,提高閱讀速度

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困難之一是詞匯量不足、生詞太多,影響閱讀速度和質(zhì)量。學會并掌握一些猜測篇章中生詞的技巧有助于提高閱讀能力,而筆者認為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應貫穿于閱讀課文的教學中。

(1)教會學生根據(jù)構詞法猜測詞義;

英語構詞法包括派生法、轉(zhuǎn)化法和合成法。例如,句子If a per-son has trouble breathing or becomesunconscious,they should be taken tohospital immediately中的unconscious可以拆成un和conscious。un表“不”“非”,conscious為“有意識的”,顯然,unconscious就是“無意識”的了,在句子中理解為“不省人事”。

(2)教會學生根據(jù)語法結(jié)構猜測詞義;

(3)教會學生根據(jù)定義或解釋說明猜測詞義:

(4)教會學生根據(jù)對比關系猜測詞義;

(5)教會學生通過因果關系猜測詞義;

(6)教會學生根據(jù)語篇邏輯關系及常識猜測詞義。

3 引導學生注意篇章結(jié)構。掌握各種體裁文章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閱讀技能。

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文章的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閱讀時注意篇章結(jié)構,掌握各種體裁文章的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根據(jù)不同的體裁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提高閱讀技能和自主閱讀的能力。

四、設計讀后活動任務。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閱讀后的任務主要側(cè)重于學生對閱讀材料內(nèi)容的評價和判斷、對語言形式的掌握和運用、和對文章結(jié)構的分析以及對寫作意圖的理解,有助于檢查閱讀理解的效果和鞏固運用語言材料,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學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 歸納作者的寫作意圖、觀點和態(tài)度等;

2 分析和討論語篇結(jié)構;

3 根據(jù)閱讀材料內(nèi)容,提出一些較深層次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4 閱讀后引導學生就課文有關話題進行思考或討論,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表達自己的想法,既鞏固了所學內(nèi)容,又拓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發(fā)展情感態(tài)度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