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環(huán)境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1 18:06: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建筑環(huán)境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咖啡廳設計主要以灰色調為主,并強調自然材質的運用。無論是石材還是木飾面,或者是家具的陳設,都以此主導設計思想,這是整個空間柔化的前提。采光以自然光與人工照明相結合,形成局部的燈光對比效果,體現空間的柔和之美,在氣氛的表現上也做到了完美(如圖二所示)書吧在設計構思上充分考慮到了方便,舒適,美觀,在選擇材料上以對比、黑與白的經典搭配,素凈的米色毛石墻面,努力創(chuàng)造出書吧的新概念、新感覺。吊頂主要以免漆板木飾面作為裝飾基礎,地面選用了實木地板,其色澤和吊頂是一個色系的,這樣能夠體現出空間的統(tǒng)一性、包容性。瑜伽房的設計,主要以養(yǎng)生、健康、安靜為前提,其設計思想以自然界的水、石以及松木為主要材料進行空間構思。墻面大面積毛石、地面松木的鋪裝,以及室內水體的設計,創(chuàng)造了極具親和力的空間性格(如圖四所示)通過以上案例的分析,下沉式會所建筑的柔性化設計可以有如下原則與方法:首先,統(tǒng)一與和諧是空間柔化設計的前提。這種統(tǒng)一,主要體現在色彩的運用、燈光的設計、室內陳設的選擇以及主要材質的大面積使用上。上列會所的設計,以暖灰色為主調,主要是突出空間的樸素而不失雅致,大氣而不失奢華的藝術氣息,大面積色塊的使用,一般會在短時間內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給人心靈以安全感。這種整體性主要通過空間中的各個界面、實體和細部用色之間形成有力的融合,從而構成統(tǒng)一的色彩設計。另外,吧臺背景色的運用,在會所設計中也起著襯托作用,在與單體物體色彩的搭配中,其效果更加融合,同時也體現出空間的柔性化要求。家具的選擇也不能忽視,中性色的座椅靠墊,和地面淺色石材形成鮮明的對比,唯美而不失柔性。其次,柔性介質的使用。作為下沉式會所設計的主要選擇,綠化植物與水體是設計師的不二之選。綠化植物生機盎然的自然形態(tài),賦予建筑旺盛的生命力。其千奇百怪的自然造型,潛移默化中弱化了建筑體的生硬感,它是對建筑進行柔性化設計的最佳選擇之一。水在建筑設計中也被大量采用,打造動態(tài)的柔性效果。水最大的特點是可塑性,同時水體具有整體性效果,它與墻、柱等建筑元素組合起來運用,能夠達到連續(xù)而生動的引導效果,創(chuàng)造虛實結合的室內外環(huán)境效果。水同時還具生態(tài)特點,給人清新自然的空間設計感。在我們的室內設計中,水的設計有多種,但無論怎么變化,其本身所具有的柔性魅力,始終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讓人得到心靈上的放松與滿足,而且給我們創(chuàng)造和諧、干凈、清新、低碳的生活環(huán)境。室內空間采用綠化植物、水體甚至只有室外才會出現的亭臺樓榭,可以使室內空間室外化,讓人在心理上無限接近自然,打破建筑的束縛與限制,這是對建筑空間進行柔化設計的有效手段。第三,柔化會所建筑空間環(huán)境,也可以使用生態(tài)木、毛石、玻璃、布、花崗巖地磚、實木地板等。
生態(tài)木:室內木材的使用,對整個建筑空間有著軟化作用,從而達到柔性化的設計目的。木屬于自然物,它與建筑本身的融合,以裝飾設計的形式存在,具有軟化和審美兩重意義。它的不可替代的天然性,其紋理、色澤能夠讓人們感受到回歸自然的意味。石材:石材的使用可給建筑空間莊嚴、穩(wěn)重之感。石材來自大自然,天然的色彩和紋理本身就是一種美的存在,把它從室外引入室內,那種天然的親和力,能夠讓我們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實木地板:以天然木材為原料制作而成,不同的木質其質感也不同,它具有防水、耐腐、不容易變形等特性,天然帶有香味,能夠調節(jié)整個生活環(huán)境,面層的肌理又讓人有親近大自然的感受。
玻璃:玻璃本身具有晶瑩剔透、光潔細膩的質感,表面的光滑使它具有很強的反射性,在空間中使用會給我們帶來虛實交替的視覺感受,讓空間通透而不缺乏寧靜,空間的類型更加豐富且多元化。最后,空間的層次效果要靠燈光來創(chuàng)造與烘托。靈活多變的燈光效果,不僅能夠提供最基本的照明,在空間的組織創(chuàng)造中,它更多地扮演了空間渲染大師的角色。不同的燈光色溫,提供了不同的空間主題背景。燈光的對比運用,可以產生虛實對比的空間三維效果。在多重光源的作用下,既可形成明亮的區(qū)域,也可以創(chuàng)造迷幻或者曖昧的空間環(huán)境氛圍,柔弱的空間性格由此被自然營造而成。
篇2
一、面臨新形勢、新挑戰(zhàn)
人們對改善居住與工作環(huán)境的要求,即健康、舒適越來越迫切和強烈。隨之而消耗的能源日益增多,相伴而來的保護環(huán)境的壓力(溫室氣體限排、ODS物質替代等)日益增強。急需提高認識,尋求對策。對習慣做法要重新加以審視。
經濟全球化是大潮流,我國加入WTO已成定局。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觀念、技術、管理、法則等諸方面都會有深刻變化。人才爭奪將更為突出。
科教興國、西部大開發(fā)、城市化、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等等將深深影響我們今后的活動。我們要關注、要應付。
二、關注能源結構變化的影響,推進節(jié)能
我國能源以煤為主的大局一時還難以改變,但清潔優(yōu)質能源-天然氣在城市中應用的數量會增長,推進以電力為終端能源消費的主體的努力會增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開發(fā)力度會加大。我們如何應付對這方面的變化,在技術與應用上早作準備。傳統(tǒng)的集中供熱模式在何種條件仍可繼續(xù)發(fā)展,應該如何發(fā)展多元化的復合能源技術及工程應用。
電力經營體制會改革,發(fā)電輸送和分配會分開,用戶有優(yōu)選權利。對于我們專業(yè)這種非均衡性負荷的日益增長,供電峰谷平衡難題將凸顯。對電力經營體制改革,我們如何更好互動。
終端用戶用熱(冷)計量收費的實施,已成定局,只是時間早晚和實施方式的問題。這一改革會影響到方方面面。我們要從整體系統(tǒng)地加以思考,尋求各種對策,應對復雜的實際情況。
建筑節(jié)能是項系統(tǒng)工程,任務艱巨,我們專業(yè)擔負著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促進高效節(jié)能的設備開發(fā)和工程應用,優(yōu)化專業(yè)系統(tǒng)設計,實施和運行管理是我們應盡的職責。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及手段是近期的一項迫切任務。
三、關注信息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站在巨人肩上求更好發(fā)展
因特網的影響日益深入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利用它在信息掌握與共享上最易做到,不重復,不做虛功,推進智力接力賽,最能體現效益和效率。
利用因特網的特點:傳播速度快、無時間與地域限制,開放、互動、雙向溝通等,改變我們傳統(tǒng)的工作方式,實施異地智力協作與集成,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還有異地聯網調控、電子商務等等都值得關注。
四、技術發(fā)展途徑的選擇
以新技術改造傳統(tǒng)設備;
以新技術改造傳統(tǒng)系統(tǒng);
開發(fā)新設備、新系統(tǒng);
以新技術實現優(yōu)化運行管理;
篇3
剖面形式與當地傳統(tǒng)建筑形式的聯系剖面設計對于建筑整體結構的生成起到一個關鍵的銜接作用,很多建筑的整體造型是由平面圍合生意,由豎向空間構成而具形,剖面的設計則將平面形體與豎向空間聯系起來形成真正適宜于人們活動的場所。同時剖面的形式同樣被人們寄予精神上的寄托,用于表達與環(huán)境主題相關的文化內涵。比如泰國曼谷亞洲銀行新總部大樓的剖面設計(圖略),在變平面形式的基礎上,采用分段收退的手法,使剖面形式與泰國的“寶塔”有相似之處,借以表達銀行建筑“聚財”的吉祥含義。同時剖面伸出的部分成為眺臺,使整個建筑充滿生機和寓意。設計中注重建筑的功能與地域建筑特征的結合,使這個銀行建筑頗具地域特色。與此類似的手法還有臺灣高雄的長谷辦公大廈的剖面設計,也使用了地方傳統(tǒng)云紋的形式特征,以此來呼應地域文化的特色。剖面形式與當地的特色資源的聯系很多高層建筑的剖面設計與平面設計結合起來去塑造具有特殊意義的結構造型,這些特殊意義的結構造型往往與地域環(huán)境的某些因素建立一定的聯系,以此來表達對地域的尊重。比如南非約翰內斯堡斜街11號大廈采用菱形變化的平面和折線型剖面(圖略)組合起來形成鉆石型的形體結構,然后又在建筑外裝飾材料上選用三種不同的反射玻璃幕墻,使整個建筑形體有如晶瑩剔透的鉆石,讓人直接與南非豐富的鉆石資源聯系起來,形成鮮明的地域印象。
營造良好微氣候環(huán)境的生態(tài)剖面設計
就像人要呼吸一樣,它也是有呼吸的。我們在剖面設計中應該結合地域的氣候條件及場地環(huán)境,從剖面的特殊角度入手,結合建筑生態(tài)節(jié)能設計營造建筑內部良好的微氣候環(huán)境。如德國法蘭克福銀行總部大樓的設計,大廈的三邊輪流安排三層高的花園(圖略),為工作人員提供了舒適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并且還盡可能地節(jié)約了能源。從剖面中我們可以很直觀地分析空氣的流動狀態(tài)和路徑,設計中的生態(tài)性應用從共享的交通核心處入手,在交通核心與外界的直接聯系處設置可以直接采光通風的共享空間,這樣即使是一層有多個使用單位,也會有好的自然風和采光。在外邊緣采用側開的陽臺,中間設置共享空間,這樣可以使內部的共享空間有很好的通風,也大大改善空間的采光狀況。因此德國法蘭克福銀行總部大樓也成為高層建筑生態(tài)設計的典范。
篇4
關鍵詞:新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huán)境優(yōu)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農村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工作沒有成果,新農村建設也不會取得成功,提升農村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水平是建設新農村的前提條件和基礎。”
1我國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存在的問題
1.1生態(tài)破壞問題突出。生態(tài)破壞問題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水土流失,由于對森林的濫砍濫伐和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問題日益嚴峻。二是土壤鹽堿化,由于農藥等化學肥料的濫用,導致了土壤鹽堿化問題。三是生物多樣性減少,動物的棲息地遭受破壞,大型公共設施的建立以及對動物的非法捕獵都是造成生物多樣性銳減的重要原因。四是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的加劇勢必會導致土地荒漠化。1.2農村環(huán)境污染加劇。農村環(huán)境污染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農民的生產活動,由于在種植作物的時候,無節(jié)制地使用化學肥料,造成土地污染,嚴重情況下,對食品安全問題也會產生影響。二是工廠生產的活動,工廠在生產過程中如果無節(jié)制不加處理地排放工業(yè)廢料,會造成嚴重的水污染、土地污染、空氣污染等等。三是農民生活的污染,生活垃圾隨意丟棄,并且沒有進行集中處理,會擴大污染面積,增加污染程度。1.3農村資源缺乏合理利用。當垃圾產生,但卻未進行處理,就會侵占更多的土地資源。同時,“濫砍濫伐之后,沒有進行新一輪的植被種植,”這些都會造成耕地資源的浪費。一些垃圾或者廢料堆積在河邊,還會造成水污染,農民給作物毫無節(jié)制地澆水,缺乏合理性的安排,這些又會造成水資源短缺。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舉措
篇5
CreatureofColorandConstructionEnvironment
[Summary]Colorplaysanimportantroleinenvironmentart.Itisthekeyvisualelementwhichbelongstoenvironmentart.Inordertomastertheuseofcolors,wefirstshouldrealizetheimportanceofcolorsandhavetheknowledgeoftherelationsoftheconfigurationofcolors,therelationsoffigureandqualityofcolorandsculpt.Andalsoweshouldthinkofthecombinationofcolorsandlights,thecombinationofdifferentcolors,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m.Ifwewanttoattachimportancetothecreatureofconstructionenvironment,wealsoshouldrefertotheexactlocation,thefunction,thenationaltradition,andtheculturalandhistoricalelementsoftheconstruction.
建筑環(huán)境藝術設計的目的是要創(chuàng)造具有某種思想情感的環(huán)境氛圍,使它能動地陶冶人們的情操,或激起情感上的波瀾,進而讓人們情理至深地得到教益或愉悅身心,歷史上都有許多經典的建筑環(huán)境藝術,威武壯麗的宮殿建筑環(huán)境、肅穆幽深的陵墓建筑環(huán)境,寧靜深遂的古剎寺院建筑環(huán)境,高雅清秀的園林建筑環(huán)境,雄偉莊重的紀念性建筑環(huán)境,慘烈悲壯的烈士陵園環(huán)境,它們的創(chuàng)造都充分運用了形光色聲各種感覺手段來為主題服務,其色彩的運用更是匠心獨具。色彩在環(huán)境藝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色彩是環(huán)境中重要的視覺元素,它和形、光等視覺元素一起傳達建筑環(huán)境的信息及語言。它依附于其他元素而存在,又和其他元素緊密相連。色彩相對于其它視覺元素,更加直觀和鮮明并且富有情感。
建筑環(huán)境創(chuàng)造過程中怎樣科學化、藝術化地運用色彩,首先必須明確色彩的特性及幾種主要的用色關系:色彩的對比關系及誘目性,建筑色彩與造型關系,環(huán)境色彩中各種色相的組合(配置)關系等。
一、建筑色彩的對比關系及誘目性
色彩在環(huán)境中,不是孤立存在的。一方面是因為它附載在某些具體的物體上,通過這些物體形態(tài)表現出來。另一方面它在環(huán)境中處于背景色、相鄰色等非常復雜的情況,色彩視覺效果常常取決于環(huán)境中綜合色彩、形態(tài)和材料,以及色彩與光、色彩與色彩之間的相互關系,要使色彩讓處在這個環(huán)境中的人感受到它的存在和魅力。
1.色彩的對比同化:在環(huán)境色彩中兩種色彩互相影響,強調顯示差別的現象,稱做色彩對比。當同時觀看相鄰或接近的兩種色彩時所發(fā)生的色彩對比,稱做同時對比。如果建筑物內部或外部的色彩屬性有所變化時,還會產生屬性之間的對比。如果色相和彩度相同時,有明度對比;如果色相和明度相同時,有彩度對比;如果明度和彩度相同時,有色相對比。兩種色彩的之間必定存在差別,同時也必定產生相互影響。比如在黑底上的灰色看起來要比白底上的灰色更明亮。又如,在兩張灰色的底圖上分別畫上密集的黑線和白線。黑線部分的灰色底圖顯得深,而白線部分的灰色底圖則顯得淺。
2.色彩的誘目性:色彩的誘目性實質上是目的色彩和背景色彩的關系,誘目性是區(qū)別于其他視覺元素的重要特性。環(huán)境色彩能夠引人注意,就是因為色彩本身的誘目性,它使物體具有強烈的可識別性?!罢T目性”又稱為“注目性”,它是指眼睛沒有想看卻不自覺的注意到某個物體。在環(huán)境色彩中,某個具體的物體或形態(tài),有的從遠處就容易看到,有的則不容易看到。前一種情況就是利用了色彩誘目性而引起的視覺效果。
建筑色彩的誘目性主要受到色彩的色相的影響。根據五種色光進行誘目性實驗的結果,誘目性的排列次序是:紅色>藍色>黃色>綠色>白色??梢詫τ谖矬w色彩來說,紅色的誘目性要優(yōu)于黃紅色或黃色。因此交通標志用紅燈就是利用了紅色具有最強的誘目性,它比起其他的顏色來對交通有更大的安全性。黃色的誘目性也極強,常常代表著安全性和警惕性,設計師在室內設計中采用紅色柱子,樓梯間、走廊的紅色地毯以紅色來創(chuàng)造醒目的效果。在景觀色彩設計中也宜適當的采用些鮮艷的色彩,例如彩色的霓紅燈光,利用誘色性作些色彩奪目的小品點綴,能吸引游人目光。
建筑色彩是否誘目,主要取決于它本身和它的背景色彩的關系。背景色不同,誘目性的色相也不同,根據主要色相的高彩度進行實驗的結果:在黑色和中灰色的背景下,色彩的誘目性的次序是:黃色>黃紅色>紅色。在白色的背景下,誘目性的次序是::紅色>黃紅色>黃色。此外,冷色體系的色彩的明度對比是有效的,比較容易看到。但是色彩的明度對比大,并不代表誘目性一定強。另外,在設計中還要特別注意的一個特點——色彩在環(huán)境中是個動態(tài)的調和過程,色彩的誘目性不僅僅是單獨色彩的鮮艷奪目,而且必須多考慮它和其他要素及背景的色彩的關系。在建筑中,人們將紅色運用在住宅上,無論在平曠的綠地或是在茂密的樹林里,都能耀眼誘目。由于紅色和綠色的補色對比效果明顯“萬綠從中的一點紅”,給人有一種良好的視覺興奮感,同時也使得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的可識別性。
色彩本身并無美丑之分,色彩的魅力在于色彩與色彩之間關系的協調。發(fā)揮色彩優(yōu)于其他視覺元素的特征,與環(huán)境氛圍,建筑空間,形態(tài)構成緊密的結合起來才能創(chuàng)造出高水平的環(huán)境藝術。二十世紀開始被稱為是進入“色彩的時代”,色彩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運用?!吧首鳛楫敶说娜可兄举|的一個最普遍的存在,幾乎影響到人類生命過程中的時間和空間”。
二、建筑色彩與造型的關系
造型與色彩是人類視覺藝術活動中兩大構成要素,如何創(chuàng)造色彩與造型的極致表現是古今中外從事藝術工作者的標竿,在建筑環(huán)境工程中,人們關心形態(tài)造型比關心色彩更多,常常容易忽視色彩在空間造型上的特殊作用,常常認為色彩是依附于形體存在的次要因素,甚至誤認為色彩只是一種裝飾性的附加要素罷了。
色彩與造型兩者之間有著相互依存的關系,如果說造型是物體的軀體,色彩則是物體的衣表,二者統(tǒng)一整合就能充分表達該物體所具備的意義。建筑作為審美信息載體的視覺語言,通過實體的物質表現,以視覺符號組合的方式呈現視覺的價值。在建筑的造型語言表現中,色彩成為物體形態(tài)的表達工具及情感象征的要素,以其獨特的功能且完善地配合,讓人們便捷對建筑審美的分辨與情感的認知。
1.色彩與材質關系:物體造型構成的要素中與色彩息息相關的,主要是材質及加工程度和色彩的面積,色彩與材料本性、加工程度,對用色及其效果有十分密切的關系,
色彩是材料的天然屬性之一,各種材料都有它的自然本色與自然環(huán)境有很強的親和力。隨著科技進步,材料科學的發(fā)展,用于設計中的材料日益增多,其中包括新發(fā)現的天然材料和新創(chuàng)造的人工材料。因此作為建筑審美情感表達的色彩,也更加絢麗多彩。而各種材料的質地、質感更加豐富了色彩的表現力。
材料的質地是它的表面的粗糙或光滑的程度。有的材料表面質地有增強色彩的效果,反之,則有減弱色彩的效果。如紋理明顯的暗色木材就可以強調其本身的色彩。有花紋的材料的表面適用刺激強烈的色彩,反之,適用刺激薄弱的色彩。有光澤的材料表面能強調其色彩的表現效果,凹凸起伏的質地則抑制色彩的表現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粗糙材料的反射率比較低,所以在粗糙表面的材料上的色彩看起來要比在光澤材料上的色彩濃重一點。反過來色彩對改變材料的視覺效果也有一定作用。由于色彩具有冷暖,遠近,軟硬,輕重的特點,將適當的色彩運用在某種材料上,可以相對的改變材料給人的感受。比如景觀環(huán)境中的樹樁造型的水泥墩,用暖黃棕色的涂料能將冰冷的水泥墩刷成很舒服的樹樁色彩。運用色彩對比的鋪地塊體裝飾地面,可以增加景觀的美化效果,創(chuàng)造人們行走的樂趣,還可以成為環(huán)境中有效的視覺導向。
2.色彩的面積效應:客觀的物像無論點、線、面、體一旦在視網膜上成像,都占有面積,沒有面積就不能成像,沒有面積就不會有形體感,所以視面積是色彩存在的不可缺少的因素。視面積的大小對研究色彩心理的影響有較大的關系。視面積大,心理作用強;視面積小,心理作用弱。人對色彩的感覺及情感反應因面積不同而不同,而且差別是明顯的。如:一平方厘米的大紅,會使人覺得鮮艷可愛;一平方厘米的大紅,則會使人感到興奮激動難以安靜;而當一百平方厘米的大紅包圍我們時,則會覺得過分刺激、煩躁得難以忍受及過分疲倦、令人不得休息,甚至會歇斯底里。
建筑環(huán)境工程中的室外環(huán)境,色彩的使用一般都是大面積的,面積對色彩的效果影響極大,色塊越大,色感越強烈。一般情況下在小塊色板上看來很清淡的色彩,一旦涂到墻面上可能會使人覺得鮮明和濃重,在建筑上使用顏色,除小面積以濃重鮮明的顏色作點綴外,一般應降低彩度,否則難以獲得預期的視覺效果。
三、環(huán)境色彩的配置關系
色彩本身沒有絕對的美或不美,應該說只有不美的色彩組織,而沒有不美的顏色。它的美是在色之間的相互組合的關系中所體現,我們研究色彩就是揭示它的“關系”,強調它的“組織”作用,色彩配置關系中經常使用的主要有同類色相、對比色相、鄰近色相、有彩色系和無彩色系等幾種配置關系。當色彩配合的形式與人心理形式相吻合時,人就會感到和諧愉悅。
1.同類色相的配置:同類色相是指色距很近的色相,同類色相的配置既有色相上的同一基調,又有色調冷暖、明暗、濃淡的細微變化。是一種“大同”中有“小異”的同類色調和方式。它具有平和、大方、簡潔、清爽、完整靜寂的性格。最能使環(huán)境色彩取得整體協調和完美統(tǒng)一,常用于莊重而高雅的空間,它也可以使那些形態(tài)雜亂、陳設繁雜的空間得以整頓。
2.對比色相的配置:對比是兩種以上不同個性的色彩的對抗程度,對比色雙方不包括對方的色素,形成強烈、鮮明、活躍的環(huán)境性格,是一種富有表現力和運用感充滿力感的色彩配置,在空間環(huán)境里要特別注意色塊的“面積效應”,慎用大面積的對比色塊和同等面積的色塊對比,以造成色感紊亂。
3.鄰近色相的配置:鄰近色相的色距,介乎同類色相的短色距和對比色相的長色距之間。鄰近色的組合,既保持色調鄰近的親近性,又顯現色距拉開的差異性。鄰近配置的色域較廣,色彩的幅度較大,可以收納的色相較寬,它在環(huán)境空間中具有靈活的適應性和寬泛的包容性。
4.有彩色系和無彩色系的配置:有彩色系的各種色調與無彩色系的黑、白、灰都很容易取得和諧的視覺效果,無彩色系顯得平靜、素雅。有彩色系與無彩色系的配置既可避免無彩的過分沉寂,也可避免重色的過分喧鬧,在環(huán)境藝術中不論是建筑單體還是內部空間環(huán)境,都運用的非常廣泛。
建筑環(huán)境色彩造型設計,所遵循的色彩配置結構原理,必須綜合考慮建筑所處的具置、面積、環(huán)境要求、功能目的、地方民族傳統(tǒng)、服務對象等因素,根據建筑所傳達的不同的信息與意義作整體規(guī)劃,應用色彩的特性來為建筑所傳達意義服務。
四、色彩對建筑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
色彩可建立在建筑形體之上以傳達人們認知情感,色彩對視覺效果影響是十分強烈的,它往往給人非常鮮明而直觀的視覺印象,同時它是建筑造型中最直接有效的表達手段,它使建筑造型的表達具有廣泛性和靈活性。
在建筑的活動中,往往會受到功能、造價、技術以及設計規(guī)范等多方面條件的約束,不能隨心所欲地進行創(chuàng)造,以致建筑往往難以擺脫平庸和單調,而色彩的使用則為建筑提供了創(chuàng)造富有獨特魅力的建筑環(huán)境的可能性,為建筑增添了難以言表的生機和活力,使我們的建筑造型大大的豐富起來。
1.對空間層次關系的再創(chuàng)造:運用色彩遠近感的差異可以對已有空間層次加以強調,可利用適當的色彩組合來調節(jié)建筑造型的空間效果,并對建筑的空間層次加以區(qū)分,增加空間造型的主次關系,建立有組織的空間秩序感。
2.對空間比例關系的再創(chuàng)造:建筑的尺度和比例一般受地段的條件及建筑面積的制約,建筑立面上各種構件的尺度和比例也是由各種具體條件所限定,建筑師應該滿足這些要求,但適用的尺度與比例常常會和建筑造型的審美意愿發(fā)生矛盾。通??梢赃\用色彩造型的方法調整建筑形體和界面比例。對建筑中同一性質的表面施以不同的色彩可以使尺度由大劃小,造成適宜的、或較小的尺度,給人以親切、精美之感。反之,也可使若干個零亂狹小的空間立面用統(tǒng)一的色彩組織起來,以達到對空間比例的重新劃分與組合。
3.材質的表現超本質的創(chuàng)造:建筑是各種材質的集合表現,材質是反映建筑造型界面的基本特征,色彩的表現可以對雜亂的肌理得到整頓而變得統(tǒng)一協調,也可以使得過于平淡單調的材質變得豐富多彩,超過材料本色的表現力。
篇6
關鍵詞:爆炸危險環(huán)境防雷設施相關原則和結論等電位聯結
1引言
隨著世界能源及化工工業(yè)的發(fā)展,電氣工程技術人員對爆炸危險環(huán)境的接觸越來越廣泛。由於爆炸危險環(huán)境的建築物遭受雷擊後,會引發(fā)大功率雷電放電,從而形成電火花引起爆炸,造成巨大的破壞和人身傷亡,這樣的例子不少。對這類建築物採取有效的防雷設施業(yè)已成為電氣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任務。這既是難點,也是重點。
2相關概念
2.1爆炸危險環(huán)境建築物的防雷劃分
《建築物防雷設計規(guī)範》GB50057-94根據建築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質以及發(fā)生雷電事故的可能性和後果把爆炸危險環(huán)境的建築物防雷分為兩類。如表1-1所示:
表1-1爆炸危險環(huán)境的建築物防雷分類
危險區(qū)域防雷等級
0區(qū)(10區(qū))
1區(qū)
2區(qū)(11區(qū))
第一類防雷建築物
是
電火花容易引起爆炸並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者
否
第二類防雷建築物
是
電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爆炸不致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者
是
另外,爆炸危險的露天鋼制封閉氣罐屬於第二類防雷建築物。那麼,上表中0區(qū)(10區(qū))、1區(qū)和2區(qū)(11區(qū))又是如何劃分的呢?
2.2爆炸危險環(huán)境的等級劃分
IEC79-10標準和我國的《爆炸和火災危險環(huán)境電力裝置設計規(guī)範》GB50058-92對爆炸氣體環(huán)境做了如下的闡述:
(一)在大氣條件下,易燃氣體、易燃液體的蒸汽或薄霧與空氣形成爆炸氣體混合物;
(二)閃點低於或等於環(huán)境溫度的可燃液體的蒸汽或薄霧與空氣形成爆炸氣體混合物;
(三)在物料操作溫度高於可燃液體閃點的情況下,可燃液體可能洩漏時,其蒸汽或薄霧與空氣形成爆炸氣體混合物。
上述爆炸氣體環(huán)境根據爆炸氣體混合物出現的頻繁程度和持續(xù)時間,按照下列規(guī)定進行等級分區(qū):
(一)0區(qū):連續(xù)出現或長期出現爆炸氣體混合物的環(huán)境,或者說存在著連續(xù)級釋放源的區(qū)域;
(二)1區(qū):在正常運行時可能出現爆炸氣體混合物的環(huán)境,或者說存在著第一級釋放源的區(qū)域;
(三)2區(qū):在正常運行時不可能出現爆炸氣體混合物的環(huán)境,即使出現也是短時間存在爆炸氣體混合物的環(huán)境,或者說存在著第二級釋放源的區(qū)域;
(四)當通風良好時,應降低爆炸危險區(qū)域等級;當通風不良時,應提高爆炸危險區(qū)域等級。
我國的《爆炸和火災危險環(huán)境電力裝置設計規(guī)範》對爆炸粉塵環(huán)境做了如下的闡述:
在大氣條件下,爆炸粉塵、可燃性導電粉塵、可燃性非導電粉塵和可燃纖維與空氣形成爆炸氣體混合物。同樣根據爆炸粉塵混合物出現的頻繁程度和持續(xù)時間,按照下列規(guī)定進行等級分區(qū):
(一)10區(qū):連續(xù)出現或長期出現爆炸粉塵混合物的環(huán)境;
(二)11區(qū):有時會將積留下來的粉塵揚起而偶然出現爆炸粉塵混合物的環(huán)境。
對上述這些爆炸危險環(huán)境的一、二類防雷建築物,其防雷設施應如何選擇和佈置呢?
3防雷設施的選擇和佈置
為簡便起見,本章節(jié)所列建築物均為爆炸危險環(huán)境建築物。另外,雷電的危害主要有三種:直擊雷、感應雷和雷電波入侵,本章節(jié)所闡述的建築物防雷設施針對前兩種,對於雷電波入侵所採取的措施請參見相關的技術文獻。
3.1接閃器
眾所周知,雷電放電有兩種,一種為雲間或雲內放電;另一種為雲對地放電,也就是常說的直擊雷。直擊雷放電主要由雷雲負、正先導電荷同地面高聳突出物的正、負先導電荷“中和”而形成,兩者之間的電位可高達數千萬伏甚至上億伏。地面的突出物越高,則產生上行先導需要的平均雷雲下電場E0越小,相對放電電流IL越小。
基於上述原由,如果爆炸危險環(huán)境建築物沒有防雷設施,則建築物以下部位易遭受雷擊:
為了保護爆炸危險環(huán)境建築物避免雷擊放電形成電火花引起爆炸,應設置接閃器,接閃器由下列一種或多種設施組合而成:
(一)獨立避雷針;
(二)架空避雷線或架空避雷網;
(三)直接裝在建築物上的避雷針、避雷帶或避雷網,且避雷網(帶)應沿易受雷擊的部位敷設。
避雷針、避雷帶、避雷網保護範圍計算有多種方法,一般來說,我們採用“滾球”計算法,其具體計算過程參見《建築物防雷設計規(guī)範》GB50057-94。
裝在建築物上的避雷網(帶)
當建築物太高或其他原因難以裝設獨立避雷針、架空避雷線、架空避雷網時可以採用這種措施並同建築物上的避雷針組成混合接閃器,避雷網格佈置尺寸如上。
佈置尺寸
≤10m×10m或12m×8m
相關備註
當排放物達不到爆炸濃工、長期點火燃燒、一排放就點火燃燒以及發(fā)生事故時才達到爆炸濃度的通風管、安全閥,接閃器保護範圍可僅保護到管帽,無管帽時可以保護到管口。否則,為了防止接閃器在0區(qū)或1區(qū)接閃以及感應雷在0區(qū)或1區(qū)放電,無管帽時,接閃器應保護到管口上方5m的半球體;有管帽時,保護範圍見表3-2
對裝有阻火器的排放爆炸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呼吸閥、排風管等管道,1區(qū)、11區(qū)和2區(qū)爆炸危險環(huán)境的自然通風管
(一)金屬物體可不裝接閃器;
(二)在屋面接閃器保護範圍之外的非金屬物體應裝設接閃器,並和屋面防雷設施相聯。
其他同第一類防雷建築物
佈置接閃器時,應該採取表3-1所涉及的措施,使保護範圍更加全面、合理。
另外,當直擊雷擊中接閃器,且接閃器與被保護建築物、與被保護建築物附屬金屬物之間沒有等電位措施時,為防止接閃器產生高電位對這些物體發(fā)生反擊,還應使接閃器與這些物體之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表3-3中則列出了式3-2簡化以後應該在工程中採取的接閃器防雷電反擊距離。
3.2引下線
當雷電流經過接閃器引流後,將通過引下線進入大地“中和”。引下線佈置的合理,會大大降低雷電過電壓。在我國的《建築物防雷設計規(guī)範》中,引下線佈置應注意以下幾點。
對於一類防雷建築物:
(1)金屬屋面周邊每隔18~24m應採用引下線接地一次;(2)現場澆制的或由預製構件組成的鋼筋混凝土屋面,其鋼筋宜綁紮或焊接成閉合回路,周邊每隔18~24m應採用引下線接地一次;(3)建築物上有接閃器時,其周邊引下線間距不大於12m。
對於二類防雷建築物:
引下線不應少於2根,並應沿建築物四周均勻或對稱佈置,其間距不應大於18m。
對於一、二類防雷建築物,沒有採取等電位措施時,應滿足表3-3所列引下線的防雷電反擊距離。
實際上,要保證表3-3所列安全距離,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對於裝有防雷設施的建築物,在防雷設施與其他設施及建築物內人員無法隔離的情況下,應採取等電位聯結。這一點也是在工程實際中經常採取的措施。引下線的製作及安裝參見相關國家標準圖集。
9D562等。
3.3防雷接地裝置
從圖3-2和式3-2可以看出,接地裝置的選擇和佈置可以大大影響建築物的防雷效果,對於獨立避雷針、架空避雷線或架空避雷網應有其獨立的防雷接地裝置,應滿足表3-3的安全距離要求。裝在建築物上的避雷針、避雷網(帶),其接地裝置可以與電氣設備接地、防雷電感應接地合併設置,取其中接地電阻的最小值,不合併時,須滿足表3-3的安全距離要求。接地裝置工頻接地電阻值選擇和計算應符合《電力裝置的接地設計規(guī)範》。
當金屬物或電氣線咱與防雷接地裝置汀連時,應滿足上述運算式1.相連或通過過電壓保護器相連時,應滿足上述運算式.
防雷接地裝置Se1
Sel≥0.4Ri
安全距離除滿足上述運算式外,還不應小於3m
Sel≥0.3KcRi
安全距離除滿足上述運算式外,還不應小於2m.
另外,防直擊雷的人工接地體距建築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應小於3m,小於3m時應採取下列措施之一:
(1)水平接地體局部深埋不應小於1m;
(2)水平接地體局部應包絕緣物,可採用50~80mm厚的瀝青層,其寬度應超過接地體2m;
(3)採用瀝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體上面敷設50~80mm厚的瀝青層,其寬度應超過接地體2m;在防雷接地裝置與電氣接地裝置共用或相連的情況下:當低壓電源線路採用全長電纜或架空線換電纜引入時,宜在電源線路引入的總配電箱處加裝過電壓保護器;當Y,Yn0型或D,yn11型接線的配電變壓器在本建築物內或附設於外牆處時,在高壓側和低壓側均應裝設避雷器。防雷接地裝置可採用環(huán)形接地裝置網,以降低各種感應過電壓。
另外,接至防雷接地裝置的各種形式接地,除並列管道外不得串聯接地。接地裝置的製作及安裝參見相關國家標準圖集,如86D563等。
3.4特殊建築物防雷
有爆炸危險的露天鋼制封閉氣罐,當其壁厚不小於4mm時,可不裝設接閃器,但應接地,且接地點不應少於兩處;兩接地點間距離不宜大於30m,衝擊接地電阻不應大於30m。放散管和呼吸閥應滿足表3-1的要求。
4相關原則和結論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防雷設施選擇和佈置不當造成損失的例子很多,如1987年7月,日本茨縣取手市一幢三層樓頂上安裝的避雷針遭雷擊,雷電湧流不能及時通過引下線瀉入大地,形成局部電位抬高。室內電器設備全部損壞,如果該建築物為爆炸危險環(huán)境建築物,後果不堪設想。
可以看出,對爆炸危險環(huán)境建築物必須採取防雷設施,並且要做到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這同時也是對爆炸危險環(huán)境建築物採取防雷設施的原則。
通過對爆炸危險環(huán)境防雷設施的闡述並結合防雷設施選擇的原則,作者認為爆炸危險區(qū)域範圍的準確劃分或者說防雷等級的準確劃分是合理選擇爆炸危險環(huán)境防雷設施的重要出發(fā)點。否則,將會選擇無端複雜的防雷設施,人為地提高防雷難度和工程投資。
在規(guī)範允許的情況下,應多利用建築物自身佈置防雷設施,這樣大大可以降低實現表3-3所列安全距離的難度。
另外,從本文中還可以看出,等電位聯結是解決表3-3所列安全距離難度有效方法,在佈置防雷設施時,應該多想想等電位聯結的措施,這對降低防雷難度,提高防雷質量大有裨益。在工程實際中,還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盡可能利用鋼制支柱做引下線,對孤立的氣體放空金屬管道,如果裝上阻火器,防雷採用管柱直接接地即可,而阻火器的安裝對工藝專業(yè)來講也是容易做到的。
作者對這類建築物的防雷也深感棘手,今天,認真考慮個中原由,爭取從中獲取點滴經驗,並借此機會和同行探討,懇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心中將不勝感激。
參考文獻
1.解廣潤主編,電力系統(tǒng)過電壓,水利電力出版社,1985年6月;
2.徐永根主編,工業(yè)與民用配電設計手冊,水利電力出版社,1994年12月;
3.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IEC79-10,IEC1024-1,IEC-TC81;
篇7
現代簡歐風格是歐式風格的一種。簡約歐式,顧名思義是簡化了的、改良過的古典歐式,但是仍然留其原有的優(yōu)雅、豪華、大氣、和諧、舒適、浪漫的古典歐式的特質,更多的展現的是其時代性與創(chuàng)新性的一面。歐式風格文化藝術底蘊豐富,表現語言與符號精致考究。簡歐風格吸收了古典歐式中材質,色彩的大體感覺,但是仍然以純正的歐式古典元素為根基,只是摒棄了過分復雜的線條與造型,融入了更多的現代語匯及表達方式,通過外在表象的單純與簡化,直抵人內心的簡單與愜意。
2簡歐風格居室設計的基本原則
簡歐風格居室設計將以人為本作為室內設計的主要原則,空間設計主要以居住安逸性和舒適性為主,讓人們能在舒適和安靜的環(huán)境里安穩(wěn)的休息,合理處理人與環(huán)境的和諧關系,滿足了人們對于居住環(huán)境設計舒適、個性化的追求。
(1)線條。
古典歐式的線條都以曲線、復線形式為主,線條富于流動、變化,整體或局部有裝飾圖案,線條粗獷、煩瑣,能夠表現出富麗大氣的感覺,層次分明,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和享受。簡歐風格居室設計中線條運用較之古典樣式更為平衡與輕巧,給人帶來自然、流暢和清新的感受,詮釋了人們生活空間的含蓄、內斂,將感性與理性的交織賦予到設計的靈魂之中。
(2)色彩。
古典歐式裝飾風格色彩多以淺色為主,如乳白色、黃色系、咖色系等。家具的色彩也以咖色、金色、黃色居多,風格大氣,整體奢華。簡歐風格中更多地強調通過色彩的對比,配以室內光線明暗對比、材料質地對比等手法;喜歡確定一個點設計中心,并采用次要設計來輔助表現中心點,而非面面聚到,全盤繁復,從而突出居室內部的層次體現,展現出多姿多彩的生活節(jié)奏和韻律。
(3)材質。
古典歐式風格材料上喜用大理石,純正的木質,多彩的織物,精美的地毯,地面材質以石材或地板為佳,歐式客廳突出特色是用家具和軟裝飾來營造整體效果,深色的橡木或楓木家具,色彩鮮艷的布藝或皮質沙發(fā),都是歐式客廳的主角。同時借助爐壁,壁燈,吊扇,柱子,壁畫,紗窗,墻紙,鏡子等裝飾品來畫龍點睛。而簡化了的歐式風格,追求的是居家生活的溫馨和淡雅,材質上也更趨于清新、自然、簡約、現代的材質,將各元素層層過渡,主次呼應,實現自然和清新格調的映襯,達到了獨特的藝術效果。
3簡歐風格居室設計元素分析
(1)家具。
在簡歐風格家居設計中,家具是重要的應用元素之一。在簡歐風格家居布置中,家具一般選用簡約風格的組合式家具,注重歐式風格的細節(jié),色彩則更傾向簡單的白色或米色調,同時搭配以柔和的燈光和現代感較強的電器,時尚氣息盡顯。在桌椅的搭配上,常以實木材質的桌椅為首選,色彩也以白色和棕色為主,圖案以復古圖案作為點綴。在簡歐風格的家具中,色彩多以淺色調為主,同時搭配適量深色比重輔助風格的展現。
(2)壁紙。
簡歐風格的壁紙選擇上摒棄了傳統(tǒng)歐式的凝重、繁復,而是以自然、清新為整體特點。在房間的裝飾過程中,可依據房間布局、家具等的色彩,選擇風格相近的壁紙進行墻壁的裝飾,烘托房間的整體風格和特點。例如,一些條紋和碎花元素的使用都是比較常見的,及借用一些墻面裝飾材料來進行造型,或者紋理、圖案來進行墻面的裝飾,展現出簡歐風格的大氣、高貴和典雅等特點。
(3)燈具。
在簡歐風格的室內設計中燈具通常被作為很重要的裝飾元素。在簡歐風格居室設計中,經常選擇一些造型或者光線柔和的燈具來進行裝飾,如鐵藝燈具就是很好的體現。具體種類多采用吊燈來搭配天花板進行裝飾,彰顯簡歐風格的大氣、雍容華貴;壁燈的設置多是以反射燈光或局部照明為主,給居住者以溫馨、寧靜之感。簡歐風格燈具的整體風格多以古典風格為主,造型更趨于簡潔,既詮釋古典歐式風格中的精華,又滿足簡歐風格的本質需求,從中感受傳統(tǒng)與現代融為一體的混搭格調。
(4)裝飾畫。
在簡歐風格的居室空間中,室內陳設多采用裝飾畫來襯托高雅、華貴的格調。裝飾畫主要以油畫為主,配合以木質相框,體現整體的厚重感。裝飾畫的數量不需要太多,主題也以自然、抽象的表達為宜,尺度及比例均根據具體環(huán)境適度安排,能夠為室內空間提供亮點、輔助簡歐風格的特點表達即可。
4簡歐元素在居住空間設計中的應用
(1)客廳。
在簡歐風格客廳的設計中,多采用淺色的木質材料或大理石等石材作為客廳裝飾設計的主要鋪設材料??蛷d整體色調應以淺色調為主,軟織物的搭配配合室內的整體風格進行布置,深淺皆宜,但控制主次及比例。加之適當的點綴和裝飾,營造一種高貴、奢華,復古、簡約的室內整體氛圍,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品位和需要。
(2)餐廳。
餐廳同樣是簡歐風格居室設計的重點。餐廳的墻壁宜采用大面積的淺色壁紙,以營造輕松、歡快的用餐氣氛。背景墻常輔以大幅的裝飾畫,輔助餐廳舒適、典雅的特點;餐座長條、圓形均有,西式布置居多,配飾別致、講究,賞心悅目;燈具的搭配常選擇吊燈,不但能夠增強餐廳的整體效果,還能夠提供柔和的光線,為用餐提供優(yōu)雅輕松的環(huán)境和氛圍。
(3)臥室。
簡歐風格臥室以淡雅色調為宜,以整體式壁櫥搭配床頭柜以及電視柜,以體現臥室整體空間的明亮和舒適;臥室的重要元素——床,選擇歐式古典風格的樣式居多,充分體現簡歐風格的古典氣質和高雅品位;軟織物的搭配上配合整體風格及個人喜好的樣式及顏色;燈具采用光線柔和的燈,以表現出臥室的溫馨和舒適。
(4)衛(wèi)生間。
簡歐風格衛(wèi)生間的設計多以冷色調為主,以高透明度和高清潔度的純彩作為衛(wèi)生間的主要色彩,以體現衛(wèi)生間的潔凈和清新。地板和墻壁等均采用理石材質鋪設,在保證防水性和耐用的同時,還能夠配合衛(wèi)生間清新的主旨。洗浴設施喜設置浴缸,浴缸樣式常見為曲線為主的流線型浴缸;鏡子細節(jié)作適當裝飾,以展現高雅和雍容華貴的氣質和品味。衛(wèi)生間的照明,主要采用柔和、高亮度的分散性燈光為主,以表現簡歐風格衛(wèi)生間的明亮和大氣。
5結語
篇8
【論文摘要】隨著新技術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新聞傳播中,新的媒介生態(tài)環(huán)境日益復雜,作為舶來品的新聞專業(yè)主義在理念和實踐層面上遇到了多重考驗,以新聞專業(yè)主義為中心的學術與實踐探討也引發(fā)了新聞從業(yè)者對新聞理念的思考。本文試圖從中西新聞專業(yè)主義的定義比較中來分析新聞專業(yè)主義在中國本土化的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zhàn),從宏觀和微觀視角來分析新聞從業(yè)者在新媒介環(huán)境下對新聞專業(yè)主義理念的堅持和面臨的困惑。
一、新聞專業(yè)主義的產生、定義與分歧
新聞專業(yè)主義形成于19世紀90年代的美國①,在美國政黨報刊瓦解后,報業(yè)媒體越來越關注經濟利益,以普利策與赫斯特之間的黃色新聞大戰(zhàn)為代表,報刊越來越低俗化、商業(yè)化。與此同時,要求新聞公平客觀獨立的呼聲也日益高漲,新聞專業(yè)主義作為煽情主義與商業(yè)主義的中堅力量,在各自的博弈中逐步確立。慢慢的,客觀報道的技巧變成了一種信念、標準、一種價值觀,也成為一種程式②。上世紀90年代后,新聞專業(yè)主義已成為西方新聞傳播學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新聞專業(yè)主義是一種理想的新聞理念,是新聞從業(yè)者在采寫新聞報道、傳播新聞信息過程中向受眾呈現出最貼近新聞事實的職業(yè)要求。該理念涉及到媒體社會角色,新聞工作的基本性質,新聞從業(yè)者的社會責任和身份認同,新聞實踐的行業(yè)規(guī)范和評判標準等方面的理念。③在堅持媒體及從業(yè)者獨立自由的前提下要求其對新聞事件做客觀公正的報道,服務公眾利益,承擔起媒體的社會責任。阿特休爾在《權利的媒介》中說:“新聞專業(yè)主義就是指,新聞媒介擺脫外界干涉,擺脫來自政府、廣告商甚至公眾的干涉;新聞媒介為實現‘公眾的知曉權’服務;新聞媒介探求真理,反應真理;新聞媒介客觀公正地報道事實。”④
在新聞實踐操作層面上,新聞專業(yè)主義自產生以來就伴隨著理念與實踐的分裂這一深層矛盾。新聞專業(yè)主義自身具有難以擺脫的理論困境:新聞專業(yè)主義賦予新聞自由過于寬泛的界定,尤其是對其絕對性和相對性、合理空間和必要界限、主體道德自律和外界必要制約等幾組對立的命題都尚未有完善的理論加以科學界定。⑤因為新聞專業(yè)主義強調絕對的客觀、中立報道,而現實操作層面只能實現相對的客觀,新聞從業(yè)者在力求客觀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摻雜了個人的主觀價值判斷,甚至是在日積月累的工作中形成的固有的框架設置等都是影響客觀報道的因素。無論是在政黨控制下的報業(yè)還是適應商品社會產生的報業(yè),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限制,新聞媒體不可能實現絕對意義上的自由獨立。
二、新媒介環(huán)境下媒體傳播特征及表現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以數字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集互聯網、電視、手機于一體的全方位、多媒體、互動性傳播對傳統(tǒng)的媒介生態(tài)環(huán)境形成了強烈的沖擊,極大改變了信息傳播格局,在新的媒介環(huán)境變遷下,媒體的信息傳播表現出新的特征。
在當今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中,新媒體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打破了傳統(tǒng)的單對多傳播模式,形成了多對多,單對單的傳播模式;由原來的點到面的傳播發(fā)展為點對點、面對面的傳播,在豐富了傳播內容的同時擴大了傳播的范圍。在全國兩會報道中,受眾見證了微博的力量,它以短小、迅速、及時、廣泛、互動傳播優(yōu)勢將受眾、媒體、兩會代表緊密聯系起來。這種社會媒體(social media)為傳統(tǒng)媒體提供了更多的新聞線索,利于進行深度報道;新聞當事人、評論家等的觀點評論也為傳統(tǒng)媒體廣泛引用,新媒體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傳統(tǒng)媒體的傳播內容,但也對新聞專業(yè)主義造成了嚴峻的挑戰(zhàn)。傳播渠道及信息接收渠道的多樣化使受眾接觸海量化的信息,海量信息的存在增加了信息真實性判斷的不確定性,對媒體及從業(yè)者堅持新聞專業(yè)主義造成了很大的沖擊。海量的網絡信息加劇了新聞真實性甄別的難度,這是對新聞記者專業(yè)素養(yǎng)的考驗。在海量的信息中,有價值的信息極易被“埋沒”,而虛假信息也極易盛行,對信息真假的甄別加大了對新聞記者專業(yè)技能的要求。
三、新聞專業(yè)主義遭遇的現實困境及思考
新聞專業(yè)主義的核心價值在于新聞報道的客觀、公正,要求媒介及從業(yè)者對公眾服務并負責,堅持自律與他律,但新聞領域的自律與他律和獨立自由本身構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陀^性是指依據事物的是非曲直如實報道現實;客觀化是依據人為的意識形態(tài)宣傳來對現實進行虛構。⑥因此,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客觀,客觀報道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堅持新聞專業(yè)主義理念報道并非片面地強調絕對的客觀,因為這是不可能達到的一種反應事實的狀態(tài),而是反映現實的一個過程,我們能追求的只能是相對的客觀。新聞專業(yè)主義理論的困境直接導致了新聞從業(yè)者的實踐困境,其標準不是絕對化的要求,而是從事實踐的過程中力求達到的相對的標準。
在布爾迪厄的場域理論中我們了解到,整個大的社會結構是由相對獨立自主的小社會構成的,每個小的社會都有相對獨立的社會空間,但又受其大的社會結構的制約。“新聞界是一個小的獨立的小世界,有著自身的法則,但同時又為它在整個世界所處的位置所限定,受到其他小世界的牽制與推動。說新聞界是獨立的,具有自身的法則,那是指人們不可能直接從外部因素去了解新聞界內部發(fā)生的一切?!雹咝侣劷缡艿搅藖碜哉畏矫?、經濟方面、受眾方面、以及來自新聞界內部的制約,這些因素相互抗衡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新聞人所需面對的復雜的媒介環(huán)境。來自政治的壓力,對經濟的過度依賴,受眾的期待,同行業(yè)的激烈競爭,使得新聞工作者追求新聞專業(yè)主義成為了一種理想,現實的困惑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對該理念產生質疑。
政治領域對新聞界的控制體現在多方面,即便是在提倡獨立自由媒介環(huán)境的西方國家,官方也是通過各種渠道控制影響媒體。西方國家主要是通過發(fā)言人制度、新聞檢查制度等控制消息來源或者控制輿論引導。我國的新聞管理體制是“事業(yè)單位,企業(yè)管理”,該體制是為應對國內外環(huán)境變化而做出的調整。事業(yè)單位的性質使得政府可以統(tǒng)一媒體輿論導向,維護國家的安定團結;采取企業(yè)化的管理模式,是應對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而做出的適應性調整,它折射出了政治及資本對媒體的控制。
資本對媒體的控制越來越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在以媒體是社會第四權力自居的西方社會,近幾十年來,市場導向新聞學(market-driven journalism)正在盛行。市場導向新聞學是指新聞機構的市場取向,建基于找出或者制造出一種消費者的渴求,而新聞傳媒的任務是獨一無二地滿足傳媒消費者的需要,新聞最終成為徹頭徹尾的商品。⑧在市場化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各大媒體為占領市場份額,迎合受眾的需求,新聞越來越低俗化、娛樂化、庸俗化。策劃新聞事件大行其道,越來越背離新聞專業(yè)主義的宗旨。資本的滲入還體現在廣告的介入,廣告是媒體尤其是報刊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無形中影響新聞報道的客觀公正。越來越多的軟廣告見諸于媒體,足見資本對新聞界的控制。
在新聞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媒體組織內部嚴格的操作流程及受眾的閱讀期待構成了影響新聞采寫客觀中立的隱形因素。新聞產品的正常生產得益于媒介組織內部嚴密的采寫、編輯、發(fā)行流程,媒體機構內部的等級體系劃分使得新聞記者各司其職。記者不可能采寫不在視線范圍以內的事件,也不會采寫超越自己領域的事件,這是媒體組織內部對新聞從業(yè)者的束縛。另外,在爭奪眼球效益的競爭中,為應對同類媒體的競爭,對新聞價值的判斷已發(fā)生改變,最大限度的迎合受眾使新聞媒體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庸俗化、低俗化、虛假化,這與新聞從業(yè)者應堅持的新聞專業(yè)主義理念背道而馳,從業(yè)者在面對大的社會環(huán)境時,也只能適應性地妥協,這便是新聞專業(yè)主義很難走出的困境。
對于新聞人應堅持的專業(yè)主義的困惑與探討伴隨著它的產生而存在,它有其產生的社會地域文化背景。對新聞專業(yè)主義的研究與實踐需結合我國不同的環(huán)境背景而加以本土化。需在考慮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等前提下考慮不同媒體的定位、不同受眾的需求,而非絕對的新聞專業(yè)主義教條化。新聞專業(yè)主義追求的客觀中立并非絕對的客觀中立,絕對的客觀是做不到的,新聞人應在報道新聞事件時盡最大努力還原客觀事實,做到相對的客觀,這是秉持專業(yè)主義的新聞人應具備的品質?!?/p>
參考文獻
①塔奇曼 著,麻爭旗、劉笑盈、徐揚譯:《做新聞》[M].華夏出版社,P7
②吳飛,《新聞專業(yè)主義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P393
③陸曄、潘忠黨,《成名的想象: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新聞從業(yè)者的專業(yè)主義》[J].《新聞學研究》(臺灣),2002(71)
④⑥J·赫伯特·阿特休爾 著,黃煜、裘志康 譯:《權利的媒介》[M].華夏出版社,P282、148
⑤吳飛,《新聞專業(yè)主義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P398